什么是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都称为盆腔炎。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以及性传播的病原体如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等。主要传染途径有:经血循环传播、经淋巴系统蔓延、沿生殖器黏膜上行蔓延等。
盆腔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有急性感染病史,下腹隐痛、肌肉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伴有心率快、发热,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病情严重时可有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大量的黄色白带、小腹胀痛、压痛、腰部酸痛等。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
五种因素诱发盆腔炎
由于女性外生殖器的外露部分有开口,与深藏于盆腔的内生殖器又是相通的,病原体很容易由此直接或间接上行感染而引发盆腔炎。如月经期、分娩、妇科手术、过度而不洁的性活动、不良的卫生习惯等等因素均可以使女性生殖系统原有的自然保护机制受到破坏。
性行为性生活过于频繁的人以及同性恋者容易患盆腔炎。此外,如果性关系混乱,互相交叉感染使某些特异性疾病通过性行为而广泛传播,因而导致的特异性盆腔炎发病率也比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