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张光斗的一二三四养生术  
 



    著名水利科学家张光斗191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曾留学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均获硕士学位。1949年10月起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曾担任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水利电力部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是我国水工结构和水电工程学科的创建人。

    自五十年代以来,张老先后为三门峡、葛洲坝、二滩、小浪底、三峡等数十座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技术咨询,对工程枢纽布置、结构设计等提出了许多极为有益的建议。

    如今91岁的张光斗,由于工作的性质无意中练出了一副铁脚板,俗话说:“人老先老腿,”然而这位耄耋老人至今尚未有这种感叹和抱怨。依然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生活中张老的养生之道重在心平气和,他说:“心平气和,是一种祥和的状态。”

    “心平,会较客观地看事物;气和,易于体会彼我立场,聆察弦外之音。心平气和,和缓执中,安泰庄重,能消弭争端于无形。心平气和之人,其爱憎是非皆具,只是更沉稳含蓄,遇到纷乱和非常,沉得住气,能从容镇定恰当地应对。”

    “心平气和,是身心良好的标志,是一种胸襟气度。它也是一种氛围,不咄咄逼人,又广大自在,如和风轻云流水。”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忙乱的应该是身体和头脑,心可以不迷失,气可以不慌急,正如一个大湖,波浪起伏,水势纵横,而天上高悬一轮明月,宁静无比。”

    在现实中生活的张老,把保健纳入日常的生活中,并归纳为“一二三四养生术”:

    一贯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乐为长寿之要诀,如何做到笑口常开,这虽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问题,却也与知足不知足关系甚大。不知足者对名利、地位、物质享受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发展下去心理变态,嫉妒强者,嘲笑弱者,自寻烦恼,自讨无趣,违背自然法规,损害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人至老年要正视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乐趣。以此平和之心颐养天年,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眼里充满美好的憧憬,身心自然平衡。在晚霞中回首前尘旧梦,在星光下凝望未来异彩,安详地过渡到更为宁静的彼岸。正是:“不悲镜里容颜老,且喜心中领域宽”;“有唱有吟空万念,无忧无虑乐长春”。

    二目远眺,这里所说的二目远眺,具有高瞻远瞩之意。时下,“近视眼”颇多,急功近利者大有人在,应予矫正。人生在世充满矛盾,不可能一帆风顺。如何化解矛盾,确实需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切忌势利眼,目光短浅,见小利而忘大义。能高瞻远瞩,坚定理想信念,顺应自然,则与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三餐有节,“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少不了的。上了年纪,可能要四餐五餐,以多餐少食为佳。不偏食,有节制,有规律,对身体有利。饱一餐,饥一顿,最容易伤胃。根据膳食科学报道:我国四大主粮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单一食用,其吸收利用率仅占51%-70%,而混合吃,可达80%-90%以上。玉米还有降低胆固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常食花生、豆类,可使气血化生有源,气充血旺,心身健壮。食五谷杂粮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所以要延年益寿,须五谷皆食,宜清谈,不偏食。

    四季不懒,保健三字经说:“常运动,勤思考,既强身,又健脑。多动手,精神好……”四季不懒,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如此既可保持我们祖先的勤劳美德,又能焕发青春。生命在于运动,不懒散,勿蛮干,量力行,保安全。 (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