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教育博览会上,有关专家表示,家庭教育投资应遵循让孩子协调发展的原则,两代人应该相互沟通。家庭教育方面,父母精力的投入比金钱投入更重要。
该不该交择校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学家靳希斌教授建议,“择校费可以从家庭教育投资中脱离出来,积攒起来为孩子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准备。”
“我不赞成给孩子花这笔钱。”教育界人士王成认为,“孩子靠择校费进入好学校,他的水平跟正常进来的同学存在一个客观的差距。如果对孩子心理方面疏导不够,就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压力。”
据了解,目前择校现象主要出现在高中阶段。“重点中学的老师在授课方式上,可能适合于学习成绩较好、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如果学生自身能力差一点,进入好学校后,学习相对来说更吃力。如果学生的成绩排在后面,老师对他又没有太多额外的关注,还不如在普通学校好。”王成说。
请家教成绩就能提高吗
“最了解学生的是谁呢?是他的老师。”汇文中学高级教师崔亚兰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自己的老师认真学习。无论从时间上、投入上讲,还是从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效果上讲,都是最好的。不是说任何人请家教都没有必要,有些孩子确实需要额外辅导,但要考虑针对性,最好向专业人士咨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婚姻家庭研究室副主任王震宇研究员认为,让孩子选择远程教育比请一个家教更合理。网上有很多学生,“所以很容易就能回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另外,选择远程教育比请家教节省资金。”
为培养孩子兴趣投入大量资金值吗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家庭教育投入的主要方面,我觉得是值得的。但怎么投入要仔细研究,要看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见。”王成说。
“符合孩子兴趣的,在投入上又能够接受的,就应该赞成。”崔亚兰说。
“家庭教育投资要做到理性,一句话,因材施教、量力而行。”王震宇说,目前很多家长存在误区,认为孩子掌握的技能越多越好,跳舞、乐器、画画,不分青红皂白地让孩子不断地学。孩子的兴趣培养,变成一些家长互相攀比的东西,这是非常错误的。
读不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我个人认为,如果孩子学习不太好,要具体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学习不努力,或者是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估计到国外换个环境也未必能学好。这样的投入肯定意义不大。”王成说。
“有些家长有一种盲目跟风的态度。”靳希斌说,“国内的基础教育是很好的,教育质量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超出国外的。目前国内的外语教育也很不错,不一定非要出国学习。”
王震宇认为,不要低估国内的基础教育。“我鼓励大学毕业之后,通过获得奖学金去国外读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孩子已经成熟了,生活可以自理。”
崔亚兰说,“现在办学体制多样化,各级各类的教育也多元化,就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如果根本不想去国外上大学,就没必要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而且到国外上大学,对资金储备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花了很多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后因财力不够,不能出国读大学,那读合作办学项目也就没有意义了。”
金钱、精力,哪个投入更重要
“作为家长,经济投入是必然的,但绝不是全部。尤其是在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年龄段。”王成说。
王成建议,“要从心理上拉近跟孩子的距离,让孩子确实感受到家长关心自己,他会主动跟家长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教育孩子、管理孩子就不会被动。如果造成被动或者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就是一个失败的结果。”王成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的教育,精力投入比金钱投入更重要。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抚养,也需要精神抚养。”王震宇认为,“很多成功人士谈到,获得成功并非都是智力因素在起作用。所以家长要从精神上关爱孩子,特别是经济上富裕的父母更要注意。经济条件没那么好的父母可以从精神上更关注孩子一些,而有钱的父母往往在这方面忽略了,这是严重的缺陷。家庭教育投资应该平衡,做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刘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