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6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语文教师反响强烈  
 


    “中小学生不必读名著”引起千层浪

    日前,上海市举行的一次语文教育论坛上,知名作家肖复兴提出:现在的小学、初中生不必读文学经典。理由是不少名著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太远,无法引起兴趣,不如等有了一定生活积累、思维能力后再去阅读(见本报10月26日本版)。此言一出,在语文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少语文教师指出,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倾向于阅读时尚类和娱乐性作品,即使是名著,也更喜欢情感类。孩子们缺乏崇高感和庄严感,而这恰恰是经典名著最大的优势资源。如果以“难于理解”、“不贴近生活”为由,不让孩子接触真正的文学经典,那么他们长大后也不会去关注自身的责任、人类的存在等深层次命题。长此下去,整个民族可能缺钙。

    语文特级教师、浦东模范中学校长吴小仲回忆说,自己小时候读过许多文学经典,当时的确似懂非懂,但长大后有了社会阅历,不仅理解了读过的作品,还能触类旁通生发出新见解。这种反复升华的快乐,是错过小学、初中阅读黄金期的人无法体会的。语文特级教师、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把文学经典喻为成长必需的养料。如果小学、初中阶段没有大量阅读积累,在高中阶段甚至以后成长道路上,会显得中气不足。

    专家提出,小学生、初中生可以适当选择名著简易类读本,或者从名著改编的影视剧、音乐作品入手,先培养兴趣,再接触原著。语文老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相关作家或相同题材的其他作品,举一反三,逐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

    还有专家建议,小学生适合阅读童话类和寓言类作品,以及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如叶圣陶、冰心的名篇名作。初中生可以适度扩大范围,逐步尝试关于历史和战争的大部头作品,当代作家的散文名篇也是中学生阅读的好材料。专家们特别指出,中学生应尽可能阅读语言障碍小、基调比较“阳光”的作品,这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章迪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