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贵报11月9日刊出的《一辛酸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公开信》一文,令人深思,父亲的慈爱为何遭遇儿子如此的冷酷?依笔者之见,“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在育子上有缺陷。
现在不少家庭都是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惟“子”是从,孩子要多少钱财都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在这种溺爱下,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忘了节俭吃苦这个本,很容易丢掉体谅父母艰辛这个德。这位父亲的悲剧再一次告诉我们,人格、品德是从小养成的,只为孩子支付钱,不但了不了事,还可能“多事”: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格品德缺陷。当然,学校在学生道德教育上也有缺陷。这些年来,一些学校不断“扩招”,而在思想教育上却在不断“缩水”。对于学生一味沉湎于吃喝玩乐不过问不劝解不作为,这也客观上纵容了校园消费攀比风的盛行,使学生思想素质下降。
故而,“子不教,父之过”。学生不教,学校有过。 读者文仕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