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北京电视中心施工工地门口,悬挂了一年多的“民工之家”门牌被换成了“员工之家”,虽然只是一个字的微小变化,然而,这一变化却赢得了工地里农民工们的热烈掌声(《新京报》1月11日)。
一个让稍微不细心的人都难以注意到的改变,没想到却因此赢来了建筑工人们的好评。他们说:“我们都是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工人,总觉得民工这个称呼有些歧视的意思,工地突然把‘民’换成了‘员’,让我们觉得很亲切,这才是一家人的叫法啊!”的确,虽然“民工”是“农民工”这一称呼的简称,但不可否认,在现实社会的使用中,“民工”这一称呼经常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当做戏谑、嘲讽的词语,这也不得不让在工地工作的农民工们对“民工之家”的门牌心生不快和压抑之感。
如今,“员工之家”这一门牌相对于以前的门牌,则显得更加温暖,词语的变化中凸现了一种意识的悄然改变。“一字之变”从细节上让农民工们体会到企业在以平等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在异乡为城市建设作贡献过程中感受到了融入集体后的温馨。当然,“一字之变”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它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上。还有更重要的诸如拖欠农民工工资、进城农民工劳动保障和地位等现实的问题留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解决。 (王纪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