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1月18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要让他们见到爸爸妈妈”  
 


    八龄童看完贫困生报道大哭一场亲往捐款


    “我就是想让他们过得好点……”话未说完,8岁半的邹子昊的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妈妈段女士解释,中午看了关于贫困大学生陈凤仙的报道,在家哭了一场。

    1月12日13时许,邹子昊在妈妈、姥姥的陪同下,把自己卖废品攒的300元连同压岁钱一道,拿到中国扶贫基金会。

    怕见到受捐学生“受不了”

    邹子昊是清华附小三年级(3)班的学生,来到中国扶贫基金会时,眼圈还有点红,显得有点紧张,右手紧紧捏着装有1000元的红纸包。

    邹子昊流着泪说:“哥哥姐姐过得很苦……我自己吃好穿好,想他们也好。”他哭得止不住,直到妈妈和姥姥都说“他们都会好的,有很多人关心他们”,才停下来。

    段女士说,子昊性格比较敏感,看完昨日的报道,就哭了,“想帮助哥哥姐姐们回家和他们的爸爸妈妈过年”。

    段女士透露,子昊原本让她帮着把钱拿来。当记者问子昊为什么不愿意亲自捐款时,他把头转向一边,很老成地挥挥手说:“我受不了这种场面,怕见到他们我受不了(哭)。”喝完易拉罐回家攒着卖

    段女士称,子昊把他自己三年来卖废品的300元全拿了出来,另外还有占他存款1/4的压岁钱。在“捐赠原因”一栏,子昊写的是“要让他们见到爸爸妈妈,还要完成学业”。

    将1000元交给基金会时,子昊一张一张地数了一遍:“10张。”接过捐赠证书时,他附在妈妈耳边说:“其实我还有很多压岁钱可帮哥哥姐姐。”

    段女士称,从小学一年级起,子昊就知道可以将旧报纸、塑料瓶等卖到废品收购站。小小的他已经独立掌管两个账户,一个是“卖废品存折”,还有一个“压岁钱存折”。段女士说,和子昊上街买易拉罐可乐,喝完了他不让扔罐,说是拿回家可以卖一毛五一个呢。

    每挣到5元就存到银行

    段女士说,从子昊自己管理两个账户起,只去取过一次钱,10元。“他过去有钱就会去买些冰棍什么的吃了,设立这两个账户后,他开始舍不得取钱,说‘钱要用到刀刃上’。”一开始,子昊并不明白“刀刃”是什么意思,段女士就告诉他,就是要攒着交学费,上大学。

    对自己的吝啬,子昊解释,拿这些哥哥姐姐还有灾区的一些小朋友同自己的生活比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缺,就舍不得乱花钱。

    子昊现在已经很熟悉回收物品的种类和价格了,每隔10多天,他和妈妈便会将收集的废旧草稿纸、报纸、塑料瓶等拿去卖。“每个月至少有六七元的收入呢。”子昊高兴地说。段女士说,给孩子规定的是,每得到5块钱以上,就到银行存一次款。现在拿到钱,孩子已经不用别人提醒,就会主动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