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08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成才没有公式可套  
 


    一下子,上海“哈佛女孩”炙手可热,汤玫捷每天都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对此现象,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大同中学等一些知名中学校长近日对“哈佛女孩”成才经历作了点评。

    以平常心看待

    不少校长认为,这些年,越来越多世界名校向中国中学生敞开大门。上海一些名牌中学,每年都有学生在竞争中胜出。如上海中学每年有5—10名学生赴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名校留学;复旦附中毕业生赴欧美、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留学。

    汤玫捷的成绩在学校排名100位左右,由此衍生出一种说法—————“成绩平平也能上哈佛”。校长们不同意这一说法:复旦附中前30至40名能考进北大、清华,前200名能考入复旦、上海交大,排进100位的学生也是十分

    优秀的。世界名校在录取学生时,还是非常重视学业成绩的。

    提供成才土壤

    汤玫捷凭借文学、演讲、艺术等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哈佛垂青,是否意味着世界名校对综合能力有特殊偏好?校长们指出,不同名校在选拔学生时偏重不同标准。例如,哈佛除学科成绩外,还非常看重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领导能力。耶鲁、麻省理工等校十分看重学生在数、理、化等学科中表现出的才能,学生如能在这类学科国际竞赛中获奖,将是申请入学的一个重要砝码。

    “成才没有公式可套用。”大同中学校长杨明华认为,试图用一个成功个案来总结教育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有失偏颇。有的学生某个科目非常优秀,适合走学科发展道路;有的学生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强,也是特殊才能。

    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的观点是:优秀学生并非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而要提供良好土壤,让他们脱颖而出。学校应该营造宽松氛围,提供丰富课程和活动供学生选择,如布置一些“开放式”作业,鼓励开展社团活动等,让每个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长处,找到成功的支点。

    汤玫捷说,她不会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成才公式,出一本书,给其他家长、孩子看。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迪思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