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2月08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分之一初中生曾遭父母体罚  
 


     1/4的初中生曾遭受过家庭暴力,罚站、罚跪、用棍棒打、用皮带抽……手段多样。近日,“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对全省15所学校4100多名中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部分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令人担忧。

    两代人缺乏沟通

    调查发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能够常和父母谈心的,初中生只有55%左右,高中生有60%左右;在回答“当你遇到困惑或者难解的心结时,更愿意倾诉的人是谁”时,选择父母的初中生占24%,高中生还不到20%。能够参与家里重大事务商量的学生不到65%。信息采集中心张福新老师认为,亲情融融的伙伴关系是良好家庭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了解孩子,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4%以上初中生遭体罚

    调查显示,初中生中有24.17%的学生遭受过家庭暴力,高中生有14.27%。小学阶段是子女被体罚的高峰期,占被体罚总数的78.48%。体罚的形式多种多样,高中以罚跪、罚站或辱骂为最多,占被体罚总数的44.42%;初中以手打或脚踹或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实施暴力为最多,占被体罚总数的28.5%。家庭中的冷暴力(不理不睬)也较为普遍,占17.2%。在初中生中还有3.2%的体罚形式是被逐出家门。张福新认为,中国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认为可以随意支配,也信奉“棒棍之下出孝子”的古训,因此家庭暴力在中国比较普遍。他呼吁,禁止父母用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方式教育子女。

    体罚后,15%学生想出走

    受到体罚,孩子的感受如何?61.2%的孩子“不服气,内心抵制”和“没办法,只好忍受”,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要努力改正”。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认为“真想离开这个家”,这与父母教育孩子的初衷大相径庭。另外,孩子在受到体罚后,只有30%左右觉得要“多和父母交流,寻求他们理解”。

    (钱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