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马溜溜”的康定,我遇巧住进昔日著名曲艺演员洛桑出道前的房子。睹物思人,对这位颇具才华的藏族名星,广大观众从不时播放的《洛桑专辑》中哈哈大笑,点头赞许之余,无不扼腕叹息。过量饮酒,酒后驾车,酒魔夺走了他才20多岁的宝贵生命!2003年,又传来著名相声演员牛振华重蹈覆辙的噩耗,怎不使人痛切过量饮酒之害。
有人错误地把酒量作为衡量才干、公关能力的标准,民谚有:“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我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此外,在文化人的圈子里,真还有人把“斗酒三百篇”当成促进诗情文意的格言了。
其实,什么事都有“度”。适度就是平衡的科学。逢年过节合理饮酒,少量而适度为佳;不能饮酒的也不是什么“低能”。理性喝酒,保持健康心态,这是良好的生活方式。自古以来,若借酒消愁愁更愁,伤心伤身的不乏其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责子》一诗中记叙了他过饮成癖的后遗症:“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置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矛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这“杯中物”在暂时解脱陶氏忧愤的同时,不但麻醉了自己神经,也酿造了后代智商低下的严重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公布的人类健康十大危机中指出:“酒精每年导致180万人死亡。估计引起2-3成不同种类的癌症及肝病。酒精亦是引起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身体等事件的一大因素。”
为了您的健康,更为了保持人格和风度,摒除自认为豪情爽气的“痛饮”、“豪饮”、“一醉方休
”、“不醉不归”的过激举动,依古训“当饮三杯,只饮一”,情到意至,心领神会的互祝互敬行事,一定会饮出真情,喝出爽意,喝出健康快乐的人生。 (杨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