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84岁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教授,神采奕奕,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原因何在?他在《人间重晚晴》一文中回答说:“我的活动能力和精神状态仍较好,这与我比较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其实,吴老年轻时,身体并不好,曾多次住院,并动过手术,至今身上的刀疤加起来足有两尺长。而这位1942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的医学家,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一直把自我保健作为固有的生活习性,成为生活方式的自然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
他认为:“在精神保健上,不要将悲伤的事久放在心上。乐观是健康的根本所在,豁达乐观对健康至关重要。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即使处于逆境中,也要善于把握自己。”因此,在“文革”期间的那种特殊情况下,都未能影响他吃饭、睡觉。
他说:“健康二字光讲不做是得不到的,重在实践才有效果。不少人似乎很懂卫生知识,但就是言行不一致,甚至还强词夺理,比如吸烟明明是不好的习惯,但某些吸烟者却往往用种种理由或借口企图说明不吸烟的人寿命不一定比吸烟者长。甚至一些医务工作者,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却无力自拔、难以戒除。”
吴阶平教授那过人的精力远远超出于他的实际年龄,大量的工作,繁忙的社会活动,他都能应对自如,令人钦佩不已。他认为工作对人的健康来说,是很好的事。因此他告诫退休的老人,不要完全闲下来,要继续接触外界,联系社会,还要适当训练脑力,思考问题,这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条件。
他工作极忙,但生活很有规律,早晨做做广播操,外出散散步,这是针对他脑力活动多、体力活动少的特点而采纳的。年老以后,写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每日活动一下,对身体有益。谈及养生保健时,他如是说:
“在体育保健上,要多活动,多思考,才能延缓衰老。当然要量力而行和坚持不懈才有好的效果。
“在工作保健上,有时事情多,工作堆积起来,难免感到烦。但烦死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乐观对待,打歼灭战,完成一样就是一个胜利。在工作中看到自己的成功,会增添了乐观的情绪。
“在饮食保健上,长期食用高脂、高盐、高糖的食品会引起一些心血管病症。因此,要粗细粮皆吃,荤素搭配,不挑食、不过食。
“在起居保健上,‘天人合一’的学说是古人在几千年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因此起睡要定时,生活要有规律,以保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
“在情趣保健上,爱好广泛,生活情趣多样,这对身心健康极有益处。现在,我特别喜欢看体育比赛的节目。体育节目竞争性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
“在生活方式保健上,我在《卫生习惯与健康》一文中,称‘戒烟慎酒、洁身自爱、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生活规则、心理平衡’为健身良方,也为人们所认同。我自己也是身体力行,拒绝恶习的典范。”
这些习以为常的自我保健活动,使吴老至今没有“老之将至”和“退下来的感觉”。他常说,自我保健“就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健身之道”。 (普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