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两天前才过完18岁生日的中国小将丁俊晖,凭借自己完美的发挥,让目前世界斯诺克职业赛排名第二的亨德利甘拜下风,取得自己斯诺克职业生涯第一个冠军头衔,举国为之瞩目。在欣喜、敬佩之余,很多家长不免要问:丁俊晖的才能是怎样被发现的?他的父母是用一种什么样的独特方式来培养丁俊晖的?让12岁孩子辍学一心练球,丁俊晖的父母是怎样看待其中的风险呢?下面是丁俊晖的父亲丁文均近日与京城记者的一次对话。
“他干什么都能成”
记者:您是怎样发现丁俊晖喜欢斯诺克的?
丁文均:他小的时候,我们那里大街小巷都有台球桌,我也偶尔打一打,小晖是我的儿子,他有时会到台球场来找我回家,如果他来了,我正好还在打的时候,他就会非常认真地看。久而久之,我感觉他好像比较喜欢这个。但我那时并没有想,这就是我儿子今后的职业。
记者:你是在发现孩子有打斯诺克的天赋后,才开始培养他的吗?
丁文均:是这样的。与其说我发现了他打斯诺克的天赋,不如说我是真正了解了我儿子的个性与特征。
因为儿子是我的,在和他相处的日子里,我观察他有很强的自觉性,做事情也很主动,而且知道下工夫。那时,我就暗自高兴,这样的孩子,不管他干什么都能干成,这一点我敢确定。也就是说,我儿子今天打斯诺克能成功,如果没有选择打斯诺克,选择考大学,他同样也能考上国内最好的大学,因为这孩子的自觉性决定了他的行为是主动性的,这种主动性又让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达目的不罢休。
记者:你说他很主动,会不会是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主动呢?
丁文均:我觉得不是这样。其实我儿子上学时学习很好,他的成绩最差时也没有跌出过全班前三名。他的老师那时经常对我说:“小晖听讲时好像有些走神,有时候也做小动作,但是他接受能力很快,而且上课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很高。”
“为儿子练习方便才开的台球厅”
记者:听说你曾经在江苏开了个台球营业厅,小晖喜欢台球是不是受这个影响多一些呢?
丁文均:我的确开过一个台球厅,那个球厅我花了40万元。其实,我是因为儿子练习方便才开了台球厅。那时我每天要陪孩子去练球,但是因为人家也是做生意,我们去了如果没有台子就需要等,很多时间都因为等待浪费掉了。而且,小晖练习的时候也需要一个人练,那里的环境比较吵,要想让人家留位子就得多掏钱。后来我就想,自己也开个球厅,一来方便孩子练球,二来我也能赚点钱,于是就开了一个。那时候,我厅里总有一个台子是空着的,谁掏再多的钱我都不给用,那是专门留给小晖的。
记者:您什么时候下决心,要把斯诺克当做小晖的职业来发展?
丁文均:小晖第一次拿球杆是他八岁的时候,我看他模仿我的姿势很在行,而且力量也有。我就有了一点让他搞体育的想法。
因为自己练过一点体育,知道体育需要毅力,而我自己判断,我的儿子是那种有毅力的人,他懂得吃苦。也是在他八岁那年,我就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我说:“小晖,如果你真爱台球的话,爸爸就培养你,我也希望你把台球当做自己的职业来坚持下去。”小晖问我,什么是职业?我给他解释说:“你们老师每天教书,靠教书挣钱,养活家人,养活自己,教书就是你们老师的职业。”
小晖当时就明白了,他回答说:“我以后也能靠打台球挣钱,养活自己,台球就是我的职业。”
我看他懂了,又反复告诉他,把台球当职业会很辛苦,要每天坚持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你要有吃苦的准备,爸爸和妈妈做你的后盾,和你一起克服困难。
“没人能做的,我就要做”
记者:从他八岁起你就开始培养他,当初为什么选台球这么一个国人没有建树的项目呢?
丁文均:我给儿子选择台球,就是因为看国内没有人在这一方面行。别人在这儿都不行,你行了,那不就说明你牛吗?你要能打出来的话,你也不就一下子成了吗?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没人能做的,我就要做。
1998年,小晖11岁的时候,我停止了自己手头所有的生意,专心致志地培养儿子。那时国内没有专业的台球教练,国外的我请不起。于是,我就自己研究国外的台球资料、台球文化,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最先进的技术,研究所有世界著名斯诺克选手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
不管怎么说,斯诺克算是一项体育运动,体能需要有保证。在体能上,我坚持用自己年轻时练体育的方式、方法去训练他:跑步、游泳。因为那时他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整天除了给他讲斯诺克文化、讲打球技巧以外,强调最多的就是让他多吃、多睡,还有多思考,打球不用脑子不行,你不会思考,你的进步就很慢。
“我相信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记者:为什么选择让他辍学,你不担心练台球没有结果吗?您当时考虑风险了吗?
丁文均:因为小晖的训练越来越苦,强度越来越大,上学课程也越来越紧,两件事情都需要孩子投入更多精力,毕竟孩子很小,我就决定要选择:究竟是让小晖继续上学,还是停止学业继续打球?
在给他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这孩子对球的悟性很高,而且很冷静,也能动脑子打球,就是我常给他灌输的“多思考”理念。后来经过斗争,我决定让他打球,因为我观察这孩子能吃苦,对打球很投入。他对事
情的投入劲,给我最足的信心,也让我相信他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我断定他不会辜负我的培养,我就决定让他停止学业,专心练球。 (郑江)
丁俊晖成功之道慎效仿
丁俊晖的一鸣惊人,难免让一些家长羡慕,产生“我家的孩子能不能也像人家那样,把某项特长当职业来发展”的想法。但专家们的意见是,丁俊晖的成功之道不可盲目效仿,家长对培养孩子的特长问题要慎之又慎。
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不应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车宏生认为,孩子的差异性太大,适合别人孩子发展的道路,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孩子。有的人放弃学业,发展特长,结果很好。但是,也有的孩子放弃学业,进行某项特长训练,没有任何结果。
车教授认为,现代社会,如果家庭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话,还是应该让孩子接受一些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因为这种教育是适应目前社会发展特征的基本途径之一。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又难免把人培养得千篇一律,这就自然还需要培养特长。这种以掌握某种技能为特长的人才,在现代社会里有很好的就业和生存途径。 下转第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