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比公鸡有营养作为营养滋补品,国人普遍钟情母鸡,尤其是老母鸡,而常常冷落了公鸡。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母鸡肉中的脂肪含量高于公鸡,蛋白质的比例则相对较低。众所周知,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细胞及其功能代谢的基础,是衡量某种食物营养价值的标准,而且,鸡的营养并不与年龄成正比,一年以内的仔公鸡,无论营养利用率还是食品安全感,均较“体弱多病”的老母鸡为优。
鸡汤营养高于鸡肉不少人在吃鸡时有重汤轻肉的习惯,认为前者比后者更有营养,甚至有些产妇只喝鸡汤不吃鸡肉。事实上,鸡在加热烹煮后,只有2-3%的含氮物质(与氨基酸有关)被浸出,汤中的蛋白质仅相当于鸡肉含量的7%左右,其他营养物质如无机盐、维生素等的含量也不及鸡肉高。只是鸡汤中溶解有较多的谷氨酸,能够增进食欲。所以,吃鸡既要喝汤,更要吃肉,这样才符合营养的要求。
白壳蛋营养不如红壳蛋鸡蛋壳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也与饲料有关,红壳蛋与白壳蛋所含的营养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据测定,白壳蛋蛋白质含量比红壳蛋略高0.75%左右,胆固醇含量略低0.8%,白壳蛋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略高于红壳蛋。
鸡蛋生吃营养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生鸡蛋的蛋清中含有一种碱性蛋白物质“抗生物素蛋白”和一种抗胰蛋白酶物质“卵粘蛋白”,前者能与体内生物素(维生素H)结合,使生物素失去活性,导致生物素缺乏症,后者可抑制小肠内胰蛋白酶的活性,阻碍胰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消化,引起小肠吸收不良,以致蛋白质营养物质由粪便排泄被浪费。鸡蛋做熟后这两种物质即会被破坏而失去作用。生鸡蛋消化率仅40%左右,而熟鸡蛋消化率可达80-90%,甚至100%,故鸡蛋应该煮熟吃。
吃鸡蛋多多益善一些人尤其是产妇觉得鸡蛋营养价值高,多吃无害,往往不加限量。然而,过食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增加胃肠和肾脏的负担,造成代谢紊乱。一般来讲,1岁左右
的婴儿最好喂蛋黄,每天控制在一个以内,1岁至2岁半的可隔天吃一个鸡蛋,成人(包括产妇)每天吃1-2个鸡蛋较为合适,以不超过3个为宜。
中老年人不宜吃蛋黄由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使得不少中老年人特别是心血管病患者望而生畏,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蛋黄中同时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它在血液中可使胆固醇颗粒变小且呈悬浮状态,从而阻止其在血管壁上沉积,鸡蛋中的肌醇也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更何况在人体血液中起主要作用的胆固醇是内生性的。国外研究表明,蛋黄胆固醇的摄入量与血清胆固醇浓度高低并无直接关系,中老年人对此无须忌讳。
(副主任医师宁蔚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