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17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奇妙的气候疗法  
 



    气候对人体健康影响举足轻重。有的疾病可能因不良气候而发病或加重,有的疾病会因气候环境改变而好转或痊愈。一般而言,人对气候的突变能够加以防范且逐渐适应。不过事实证明,有些疾病患者特别是患有慢性顽固性疾病的人,往往由于改变了生活的气候环境而更易得到恢复。近年来,欧美国家已将改变患者的气候环境作为一种治病或养生的常见方法,称为“气候疗法”。

    气候疗法的主要作用是:人从有害气候环境中转移到有益的气候环境,接受新的气候刺激,从而使机体功能向好的方向转化,提高对疾病的抗御能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气候疗法一般要求常年有相类似的气候条件。如气温、气压、湿度等条件,24小时内变化小、空气清新,植物生长茂盛,这类气候对身体具有保护作用,特别适合老年人疗养疾病。但炎热、雾多、潮湿或寒冷、空气不洁及光照不足等会增加人体的负荷,不适于气候疗法或气候疗养。气候疗法适宜的疾病范围较广,主要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功能性循环等循环系统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精神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关节炎、营养不良性贫血及缺血性心脏病。

    根据地域环境,适宜进行“气候疗法”的常见气候有:

    ⒈平原气候:海拔300米左右均属平原保护性气候,对机体具有镇静作用,适于安静休养,对失眠、高血压患者较为理想,不过还需考虑当地温差变化及湿度等条件。

    ⒉丘陵气候:海拔300-1000米丘陵或森森地带也属保护性气候,只要环境较好,对各种疾病的疗养都是适合的。

    ⒊高山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的属于高山刺激性气候。具有气压低、氧分压低,紫外线强以及风速快等特点。可使呼吸及心率加快,红细胞增多。如对此气候具有耐受性,适于低血压和支气管哮喘恢复期及疲劳过度者疗养。但对失眠、高血压及心脏病等不适宜。

    ⒋森林气候:在树林密布的地方,树木的光合作用使周围的大气富含氧气,植物会散发出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具有抗菌、防腐、镇静的物质。又因森林中尘埃少,极少污染,加之树叶覆盖下水分不易蒸发,故较湿润等,使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强骨质、通畅呼吸、提高视力及增进食欲等作用。森林气候对许多慢性疾病,尤其是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及皮肤病效果较佳。据报道,糖尿病患者在森林中漫步数小时,血糖即可明显下降。

    ⒌海洋气候:海滨的海洋气候具有温差小、太阳辐射强烈等特点。海风中含有人体所需钙、镁、碘等分子,海洋环境中很少有浮游生物的过敏原,空气清新,可进行海水浴、沙浴、咸泥浴及日光浴等。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氧的消耗,可镇定植物神经。对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等的治疗和恢复最为有益。 (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