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主演《大长今》而红遍韩国和台湾的李英爱,是中国观众既熟悉而又有点神秘的人物。她被称为是“氧气般的女子”,自然而不可或缺。她更是韩国最有人气的影视、广告两栖明星,不分男女老幼都爱戴的女演员,也是一位典范人物。
她的面貌经常出现在韩国、台湾的广告上,但她却甚少接受媒体访问,不喜欢参加造势活动,也没有什么花边新闻。近日,笔者在美国探亲访友期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这位正在美国度假的大名鼎鼎的大红影星,她很愉快地和我作了长时间的交谈。
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观光或旅游,你一走出现代化设计的韩国仁川国际机场,高速公路旁的广告板上,或是线条美观的汉城车站的大厅里,以及市中心高楼超大型的电子荧光幕上,都会不经意的看到李英爱巧笑倩兮的身影,为LG冷气或化妆品代言。
李英爱1971出生,大学德文系毕业,二十岁时就以拍广告片起家。她常自豪自己出身于汉城一个“平民”家庭,自小就喜欢和两个哥哥及男孩玩在一起。她当过校园记者、主持过电视公益节目,但发现自己最有兴趣的是当演员,大学毕业之后她一边工作,一边又去研究所念了电影戏剧硕士。
总是努力做到最好
至今己从影十三年的李英爱,自然经过了不少挫折与起伏,虽然她曾演过许多电视剧及多部电影,也获得过韩国各种大小演技奖项,但直到《大长今》的感人演出,才奠定了她在韩国人乃至整个亚洲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天王巨星地位。
她演活了《大长今》,一位一五○○中宗年代朝鲜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出身平民的女子,因不断的努力,克服种种艰辛,成为韩国史上第一位女御医。
《大长今》去年秋天到今年年初在韩国播出,最轰动时,收视率竟达到58%,并成为该国部长、大法官、校长、教授及韩国一般人民,合家大小共同观看及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成为韩国历史上最赚钱的韩剧。
在台湾《大长今》的播出也屡创收视第一,并一再重播,愈演愈热。同样,这部电视剧在香港也引起了非同凡响的轰动,李英爱更是被港、台观众称之为“影视皇后”,“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女演员”。目前,日本NHK也正在热播《大长今》。
正像奥黛丽赫本的《罗马假期》带动了世人对意大利的向往,李英爱的《大长今》也引起了大家对韩国的想像,和对韩国历史、文化,甚至食物的好奇兴趣。
《大长今》演出的空前成功,或许因为李英爱也有着一些和女主角长今类似的特质———诚恳、认真、冷静、好奇而固执。
“她总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无论多么小的事”。与她共事七年的经纪人李周烈说。“她话很少,但想得很深,和她一起工作很容易融洽。”
《大长今》的导演李丙动也对她的聪明及认真敬业态度印象深刻。
一次出外景,在摄氏零下的气候里,为了要进入表演情境,李英爱特地提早一、二小时到现场,裹着大披肩发抖的在旁边背练台词、边看他人演出。
刚开拍《大长今》的时候,有一幕需要女主角表现悲伤的心情,李英爱全身全心的投入自己地角色,“不到十秒就掉下了眼泪”。李导演说,让一旁的工作人员都对她的精湛演技大感佩服,“不过李英爱也很固执,不演她不能认可的角色。”
戏中成为医女的长今,曾下放到偏远地区为穷困的百姓小孩看病。二十几岁时,李英爱也曾担任过慈善团体的亲善大使,到过非洲衣索比亚,亲身体会到那些饥饿与疾病、生与死边缘线上的不幸。“在那里,饿死是最普遍的死法”。她很认真地对我说道。
体会饥饿与生死不幸
位于亚热带的衣索比亚平原有着肥沃可耕种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传统,当年流传着希巴女王与所罗门王的浪漫故事,为什么变成穷途末路?
“为什么全人类的诞生地,那心灵的故乡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她在自己写的《最特别的爱》一书中慨叹。经过探索,她发现那全是因为领导者不尽力发展经济、为人民谋福利,而卷入“不间断的内战与权力之争中,”使得衣索比亚成为饥饿贫穷、疾病笼罩的黑暗大地。
或许是她旅行各国的刺激,或许是她主持慈善节目的经历,她经常捐助贫病不幸的儿童。譬如她就将《大长今》延长演出四集收入三千万韩币,全捐给慈善基金。
比起一般演员,李英爱更显得纯真而又成熟。她有一种透明的隐秘、安静的热心,兼具知性和感性。
在韩国最有名的服装设计师安德烈.金(AndreKim)的年度时装发表会及最佳明星颁奖典礼上,各个明星和著名模特儿莫不争奇斗艳,穿出各种五彩缤纷的露空装,李英爱却穿了件简单的藕白套装,端庄的气质,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
“如果能给人带来梦想和希望,我想演员的意义就在这里了”因主演《大长今》而风靡亚洲的这位韩国著名演员,在和笔者的交谈中,说出她心底的愿望。
笔者:你扮演的《大长今》的特质中,有哪些特质是你喜爱的?
答:我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长今这个角色,但我想诠释的长今不是天才,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才华,而是一位持续不断、永不放弃努力的人,像不倒翁一样。
我学到更多,更被吸引的是它是真实的故事。她不是有名的王族,是一位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大事纪的人物,在历史实录中也只有短短几行记录。只是一位很平凡的人,像任何人都可能会遇到的平民一般。
她没有与生俱来的才华或是显赫的背景,只靠自己不断的努力而获得的那种“平凡”,平凡得很有魅力。
我也特别被那种“平凡的魅力”所吸引。不是特别的、而是那种不轻易放弃、永不间断、坚忍的、乐观的力量。我觉得很有魅力,也想努力把它在戏
里表达出来。
笔者:扮演《大长今》,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经验与感想?
答:拍《大长今》,不论从演技方面或个人来说,是一个让我变得更成熟的机会。在拍《大长今》前,拍完电影《春逝》之后,我曾有大约两年的事业空档期,那时,我正找寻可以投入付出力量演出的角色(据说,她曾拒绝了二百个剧本)。
而《大长今》这个人物是真实故事、也是成功向上的故事,对演员来说,有可以付出浑身之力、百分之一百二十力量演出的角色。
您看过也知道,《大长今》里没有暴力、也不煽情,我想让它成为所有国民真正喜爱的戏剧,像韩国代表性的泡菜kimchi一样,受大众喜爱的戏剧,所以我选择了演出这个人物。
在拍摄这部连续剧时,除了演技方面学习很多之外,感觉人也成熟很多,有机会透过长今这个角色,在人性方面也学习很多。
笔者:具体来说,在哪部分学到什么?
答:首先从演技方面来说,因为《大长今》是把长今从孩提时期一直描述到成人的整个过程,要表现出所有的喜怒哀乐才行,要把不同阶段人生遭遇真实、完整地表演出来,对演员来说,是个很有深度和宽度的角色,有许多可以得到训练、可以努力的机会。
《大长今》的剧本中有很多很好的对白,通过扮演长今这一角色和剧中词也学到很多。
笔者:《大长今》在香港、台湾也非常受欢迎,在日本的NHK也正放映中。中国的一些省电视台播放该片也引起了轰动。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大长今》在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如此受欢迎吗?
答: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在香港、台湾和日本如此受欢迎,我也正想问这个问题呢。
我想,在韩国,这出戏有着无论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的理由。这不是悲剧,而是一部让每一个人可以欢乐的、舒适的、享受的,有多样的要素在《大长今》的戏里,所以我推想,这就是在香港、台湾、日本等地也如此受欢迎的理由,虽然因为是历史剧而有文化的差异性,但我觉得人所感受到的基本情感,是一样的、共通的。透过这次机会我才重新学习到这点。
笔者:许多观众太喜欢你所演出的长今,而把你和长今的角色合在一起了。这对你而言,会不会有压力?
答:不会,我感到非常非常感谢。《大长今》在韩国有“国民的戏剧”的号称,作为演员,可以得到全国国民如此的喜爱不是每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对我而言是很大的福气。
往好的方面来说,它给了我更大的鼓励与勇气去挑战新的角色。所以我现在选择了完全不同角色的新片《亲切的金子》,这一个完全不同个性角色演出,这也是原因之一。
笔者:为什么“韩流”在日本或在香港、台湾如此受欢迎?在韩国电影电视剧中,似乎有一种不同的力量?
答:我也很想知道其中原因。但我觉得,不是单一文化面的特色就可以受到观众们的喜爱,这需要按部就班的把文化的、经济的、各方面的因素都要慢慢累积,才有现在呈现出人们爆发性喜爱的基础。
例如,过去香港电影在韩国很受欢迎,在台湾,韩戏流行之前日本偶像剧更受欢迎。我觉得这是一种风潮,最重要的是如何维持这股潮流持续不断,要接受更多观众的喜爱,增进台湾和韩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
笔者:在1997年的韩国IMF金融危机中,你有何感想?金大中总统那时曾号召要韩国人民捐出珠宝和黄金渡过难关。你那时有何感想?你有捐赠吗?
答:是的。捐赠回馈是我以前旅行时常思考的问题。因为我的职业就是要得到大家的爱意,才能长久的持续我的工作,虽然无法得到多少爱就完全回馈多少,但透过衣索比亚之旅的机会,我一点一滴逐渐实践这些想法,包括在金融风暴之前或是金融风暴之后。虽然只是一点点心意,但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本文严禁任何报刊转摘、上网,违者必究)
□本报特约记者吕斌文/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