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31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季羡林先生谈养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常务委员会主席、我国老一辈造诣精深的教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季老在长达六七十年的学术生涯中,著作等身,在我国和国际学术界、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不久前,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了祝贺季羡林先生90华诞暨公益宣传片开机仪式。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文化名流和多家新闻媒体纷纷前来祝贺。

    曾有许多人问季老,你健康长寿,精力充沛,有什么养生之术,有什么秘诀没有。

    季老的回答是,没有秘诀,也从来不追求什么秘诀。他有—个“三不主义”,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所谓不锻炼,决不是一概反对体育锻炼,他只是反对那些锻炼主义者。他觉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工作,工作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锻炼。他年轻时喜欢打打乒乓球、游游泳。但更为重要的是,工作必须有时间,如果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体育锻炼,而耽误了许多工作的时间,这有什么意义呢?

    不挑食是很简单的,容易了解,不管是哪一国的食品,他张嘴就吃。他反对那些吃东西左挑右捡,战战兢兢,吃鸡蛋不吃蛋黄,吃肉不吃内脏的人,这样挑来挑去,结果胆固醇反而越来越高。季老到外面开会从来不挑食,什么都能吃,结果胆固醇从来没有高过。

    “有的人吃东西禁忌多如牛毛,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尝。从前化学系有—位教授,吃饭要仔细计算卡路里的数量,再计算维生素的数量,吃一顿饭的数学公式之多等于依次实验。结果怎样呢?结果是每月饭费超过别人几十倍,而人却瘦成一只干巴鸡。—个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人生之乐呢?我决不这样做,一无时间,二无兴趣。凡是我觉得好吃的东西我就吃,不好吃的我就不吃,或者少吃,卡路里、维生素统统见鬼去吧。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脑勤我认为尤其重要。如果非要让我讲出一个秘诀的话,那么我的秘诀就是:千万不要让脑筋懒惰———脑筋要永远不停地思考问题。”

    不嘀咕实指没有想不开的事,从来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人上了年纪,有点这样那样的病,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用不着大惊小怪。他不想做长生梦,对老年,甚至对人生,他采取的态度是道家的。他的具体态度和立场是:“我已年届耄耋,但是,专就北京大学而论,倚老卖老,我还没有资格。在教授中,按年龄排队,我恐怕还要排到10多位以后。我幻想眼前有一个按年龄顺序排列的向八宝山进军的北大教授队伍。我后面的人当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还算不上排头,心里颇得安慰,并不着急。”

    现在,季先生每天早上4点起床,吃了早点便开始写作。他有三个工作室,一个是关于中国古文典籍的,一个是关于佛经经卷的,一个是现代文学的。每工作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工作间,权当休息脑子了。先生的社会活动繁忙,往往在从事各种应酬和行政事务时就构思好了一篇文章,回去一挥而就。就是这样,季先生步入耋耄之年,仍保持着旺盛的写作精力。

    季老说:“读书人以读书为本分,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别无它求。” (普权)




 
 

家庭与生活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报电子版由 四川在线 制作和维护
ICP证 川B2-2006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