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地理学家侯仁之,在北京大学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授予“研究与探险委员会主席奖”。
今年已有93岁高龄的侯仁之博士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者。他最著名的研究课题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这使得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在这一研究领域处于世界的前列。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就提出进行沙漠治理。然而,要治理沙漠,首先必须了解沙漠,不仅要了解沙漠的现在,还必须了解沙漠的历史变化过程。侯仁之教授曾多次前往宁夏河东沙区、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漠以及鄂尔多斯高原南部毛乌素沙漠等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历史地理考察研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充分揭示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直接影响到沙漠的变化及沙漠现状的形成和特点,从而为恢复历史时期的沙漠变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也为治理沙漠提供了充分可靠的历史地理科学依据,为我国的治沙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野外考察的基本条件是健康的体魂。“年轻时我十分喜好体育运动,1941年,我在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的同时,还获得燕园5000米长跑的冠军,在游泳比赛中也获得了名次,那一年我30岁。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体育运动始终相伴我的生活和工作,长年坚持不懈的运动锻炼,使我受益终身,至今尚能工作正是得益于此。我反对一曝十寒的工作态度,对于锻炼也是如此,身体的健康并非一日之功即可得到的。”
“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我以为高山、大海都为如何做个有胸怀的人作了榜样,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一句善意的道歉,一个真诚的笑脸,让矛盾冰消云散,让不快随风而去。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只有风格高尚的人才具有的境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可比海洋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是酿造友谊之蜜的花朵。人不可能每个日子都辉煌灿烂,但你可以每天常存宽容之心,让生命在宽容中活得充实丰富。人的一生也可能会遇到许多不幸或者苦难,常存宽容之心,你就有了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勇气和信心。不要因为你的宽容曾使你受到伤害就放弃宽容。”
“除了应有良好的心态和适量的运动外,还应听医生的话。在这方面,我是有经验教训的:1998年,我做了一次腰椎手术。手术后,医生说:‘您的年纪大了,要多注意休息,要卧床,暂时不许工作,否则将会影响身体的恢复。’由于当时有个事情很急,我忽视了医生的叮嘱,坚持坐起来写东西,在这个事情即将结束时,我不幸被医生言中,从那时起走路开始感到困难,不得已只好策杖而行了。我只希望将自己的这件事告诉读者朋友,尤其是老年朋友,有病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手术后更应如此。”
生活中侯老与夫人相依相伴,他不嗜烟酒,至今还在辅导着博士研究生,力所能及地参加社会活动,为他所热爱的事业,为了北京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着余热。 (普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