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一个家庭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罕有的:夫妇俩一个是共和国的“航天之父”、“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钱学森;一个是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教授、桃李满天下的艺术家、音乐教育家蒋英,他们共同携手走过了54年的情感人生。
这个著名人家所住的房子又老又暗,在20世纪50年代建的那种一排排的红砖老楼中,跟普通的单位宿舍没什么两样,家具也很一般。尽管有关部门几次让他们“乔迁”,但他们一直没搬,他们不愿意给国家增加麻烦。蒋老曾说:“我不羡慕人家装修这、装修那的。教授的家就应该是这样的:都是书。”除了四周的书和一架当年从国外带来的、相伴多年的名贵钢琴外,这真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家了,但就是在这书的包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在谈到幸福时,91岁的钱老认为,自己的科学成果中包含着妻子的付出:“她又带孩子又管家务,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蒋英已经是著名歌唱家了,正是她给我介绍的这些音乐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的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在“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活动———艺术与科学研讨会”上,钱老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他特意送来花
篮,写来书面发言,让女儿代为宣读,表示心意:“我
和蒋英结婚已54年了,这真是不平静的54年……而在这
段时间里,蒋英和我则在完全不同的领域工作。但我在
这里特别要向同志们说明,蒋英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
助和启示,这实际上是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示和开拓!
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
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
去年蒋老做心脏手术时,蒋老说:“我可不能先没了!”熟悉他们的人也深知这个手术的重要性,那次蒋英老师手术前会诊时,国防科工委来了两位少将,部队如此重视的理由是:“老太太如果不行了,老头儿也就完了……”它关系到两个人———两个不可分离,共度了50多年风雨人生,与共和国的奋进脚步紧紧相随的两位杰出老人。蒋老和钱老的性格一动一静,钱老每次住院,蒋老肯定得到医院去陪着,给他讲这讲那。这时音乐大教授又成了一个善解人意的贤妻!
他们多年以来始终保持着一种简约朴素、不事张扬的人生态度。他们有个“三不”约定:不写传记,不评功摆好,不接受记者采访。他们也很少回忆过去,只是不停地做着事情往前走。虽然有着江泽民总书记三度上门拜年的殊荣,有着在某些人看来是“通天”的便利,但熟识的人们从来不会想到走他们的后门,因为他们对此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
不老的爱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他们在生活上相互关心、照顾、体贴,更在精神上相互支持、交流,两情依依、心心相印使爱情之树常青。我们有理由相信,钱老和蒋教授的明天会更加健康,幸福而美好! (普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