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12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白血病人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在万分之一的几率下骨髓配型成功,但面对20-6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多数白血病患者会放弃继续治疗。业内人士称,尽快建立一个专业的白血病患者救助机构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

    17名患者配型成功但10人放弃治疗

    “妈妈,我不想治了,太贵了,让我死吧……”这是一个患白血病的12岁小女孩向母亲的请求。她虽然骨髓配型成功,但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她却选择了一条让父母无法接受的路。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阳光骨髓库)执行长杨仿仿在医院亲历了这令人心碎的一幕,他说:“当时,我的头脑空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疼痛。”

    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表明,在美国,每100个人中就有2人愿意捐赠骨髓;在中国大陆,每100人中仅有0.01人愿意捐赠骨髓。骨髓对于白血病人是何等珍贵。但杨仿仿告诉记者,骨髓是需要配型的,配上型的比例非常低,大约是万分之一。

    “白血病人一般要经历三次打击”,杨仿仿说,当一个人被查出患白血病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找不到配型又是一次打击,因为配型比例非常低;最致命的打击是,等千辛万苦找到配型后,却无钱治疗。

    “找到配型却无钱治疗并不少见。”杨仿仿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已经有17人成功找到了配型。但令人心痛的是,有10名患者放弃了骨髓移植,因为他们没有钱维持下一步的治疗,有的是靠吃中药维持生命,有的彻底放弃。他说,这种放弃太令人痛心了!

    杨仿仿说,一个人一旦发生大病,一个普通家庭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白血病人最低的医疗费用是20万元,一般在20万至60万元,也就是说,配型成功后也需要20万元的医疗费。

    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表明,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至少以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大部分白血病患者因无法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而离开这个世界。

    为治病抛头露面实属无奈之举

    近年来,白血病人通过媒体求助已不是新闻。如果在网上搜索“白血病人”加“求助”两个关键词,约有16000条,打开几条一看,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白血病人的报道,内容大致是相同的:承受不起巨额的医疗费用,呼吁社会爱心救助。

    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北京某知名媒体一记者说,他曾经写过三篇白血病人请求救助的新闻,但真正捐助者寥寥无几。

    杨仿仿就此指出,并不是社会缺乏爱心,而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社会公众就不会那么关注了。

    “如果有办法,我就不会接受记者采访,说我是白血病人”,一位白血病患者告诉记者,他接受记者采访并登报是无奈的,白血病人不想给自己贴上“我是白血病人”的标签,这属于隐私。

    杨仿仿说,他们公开的都是自己的真名实姓,甚至自己病中的照片,让白血病人抛头露面到媒体暴露隐私是非常残忍的,但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

    治疗白血病急需专业救助机构

    “靠几个有爱心的人捐款救助白血病人是很难的。”杨仿仿说,要解决的办法有一个,就是马上成立一个专门救助白血病患者的慈善机构。杨仿仿说,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重大疾病的救助机构,但国外却比较多。比如新加坡就有这样一个专门救助肾病患者的机构,这个机构担负着患者换肾的费用,这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平常靠社会的捐款。目前国内民众对非政府组织没有足够的重视。

    杨仿仿说,这类救助机构的宗旨应该很明确,就是专门救助白血病患者,并靠多种渠道募集善款,而患者则可通过申请获得救助。该类机构既要评估患者的经济状况,也要介入治疗方案,监督医院治疗,减少治疗成本。同时,这类机构的财务状况也要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我们可以等,但患者等不起啊,如果

    过了最佳治疗期,生存的希望是很渺茫的。”杨仿仿说,这种机构应该马上成立,十万火急,早一天成立,就能减少白血病人死亡的数字。(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