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国内几个大城市同时刮起了一股在青少年中打造“未来精英”之风;而宁夏一个“吃苦夏令营”却因报名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取消。这一热一冷,在社会上引起讨论:青少年要成为“精英”,究竟需要什么?
这股“精英”之风的源头来自上海。据上海《青年报》报道,首批2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孩子于7月参加了“未来领袖高峰会”夏令营。在那里,孩子们的身份从学生变成公司总裁或者高级主管,他们出入高级宾馆、出席酒会,在训练场进行高尔夫球练习……
这类夏令营因为收费较高难掩其商
业性质。据悉,“未来领袖高峰会”夏令营为期10~14天,价格为6500元左右。此类夏令营的目标消费群体是那些愿意花钱让孩子接受“贵族教育”的私营企业主。
“精英”夏令营、“未来领袖高峰会”夏令营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没有痕迹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教化会产生距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说,“对孩子不宜提‘精英’二字,因为在中小学阶段,还分不出‘精英’和‘大众’,精英的产生是个自身长期内省的过程。”
青岛家长学校研究会会长王桂祝则认为,现在教育的要务还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青少年的大众素质教育,“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力、同情心、协作能力等,强调平民意识,让孩子在群体中共同成长。”
(据中国青年报吴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