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刚45岁,是搞销售的,经济富裕,还经常赴宴吃喝,日子过得很滋润。不想一天半夜,王先生右脚大拇趾的跖趾节突然疼痛难忍,很快,疼痛处还红肿了起来。第二天一早来医院就诊,经化验,血尿酸达到555μmol/L,高出正常值100多,诊断是患了痛风。
痛风,是身体中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喜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食有关。过去认为痛风是西方人的病,在我国比较少见,使得许多人对它比较陌生。但近十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结构改变,蛋白质摄入增多,使得痛风发病呈明显增多趋势,其患病率较15年前增长约15-30倍。可谓“生活好了,痛风来了”。
为什么嘌呤代谢紊乱会引发痛风呢?原来,嘌呤的代谢终产物为尿酸,它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过少,会使血中尿酸水平过高。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滑膜、关节软骨及其周围软组织时,会发生关节肿痛,称痛风性关节炎。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里,会造成尿酸性肾病,引起肾损害、肾结石、肾绞痛。尿酸盐结晶还会沉积在各种组织和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那末嘌呤又从何来呢?人体中的嘌呤一是来源于食物,二是来自体内细胞的分解代谢。
痛风的发病很有特点: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首次发病一般在四五十岁;不少病人可以追溯到有痛风家族史;可因外伤、走长路、赴宴、饮酒和大吃大喝、偏食动物内脏而诱发。痛风最典型的症状是夜间突发足趾痛,称痛风性关节炎,大多发生在右脚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足跟或其它趾关节。发病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有的还有发热、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增快,易被误认为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次发作后则转入慢性期,病变关节肿大畸形,半数病人在关节周围及耳廓等处可以查见痛风结节,同时病人会有肾结石和肾脏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现今痛风患者中中青年白领男性明显增多,其共同特点是:饭局多、吃得好、身体胖、运动少,90%的患者日常饮食都离不开海鲜、肉类、啤酒,而蔬菜水果吃得偏少。因此,中青年男性“半夜足趾痛”要高度警惕痛风,一旦经检查是患了痛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