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1月03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拯救孤独灵异的“雪山之王”  
 



    雪豹,终年栖息于海拔2700米至6000米的雪线附近,素有“雪山之王”称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成年雪豹体重一般在35—45公斤,体长1.2米左右,尾长约1米。雪豹全身灰白底色,布满斑斓黑斑,外形华贵,被动物学家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高山动物”。

    然而,近20年来,雪豹遭遇了严重的生存危机,正慢慢地消失在雪线下。我国天山一带是世界雪豹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但属孤岛一脉,雪豹仍濒临灭绝。自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研究员马鸣痴迷上雪豹,并率领考察队开展一系列科考活动……

    “旗舰”倾斜

    “雪山之王”濒危远遁

    新疆著名的野生动物专家马鸣在国外进修时,许多动物专家向马鸣打探雪豹的生存状况,因为他们一致认为都中国新疆是雪豹的故乡。这激发了马鸣考察和保护雪豹的决心。

    2000年下半年,在新疆自然保育基金会和新疆动物协会的支持下,马鸣开始了对雪豹的初步考察。新疆雪豹生活在以天山为中心的1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雪原上,然而,6个月过去了,马鸣凭借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以巨大的热情,竟然没有发现到一只雪豹,只是找到雪豹零星的足印和粪便!

    追寻雪豹的足迹,马鸣发现,雪豹的巢穴往往在雪山的悬崖峭壁的洞穴中,除了雪豹能跳跃进入外,其他任何动物几乎不能进入。雪豹外出觅食的路线并不是纷乱的,它通常是沿着山脊行走上百公里,然后沿着河流而上回到巢穴,一般外出一次往返要五、六天,这符合它的进食周期,雪豹饱餐后可以一个星期不进食。

    马鸣一边追寻雪豹,一边不忘遍访牧民、猎人,收集有关雪豹的点点滴滴。天山脚下一个山村的老牧民胡迪尔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约在1985年,曾有一只饥饿的雪豹闯入了这个山村,雪豹竟悄然无声地猎杀了他们家拴在门外的牧羊犬,随后竟然躺在拴牧羊犬的树桩下呼呼大睡,胡迪尔出门一看,竟看见树桩下的牧羊犬变成了一只斑斓雪豹,地下是一滩血迹,他吓得急忙躲在家里。他家的牧羊犬平时机警无比,竟没发出一点响动就被雪豹吃掉,一种恐惧涌上胡迪尔心头!他和父母只好在屋内敲打着锅碗瓢盆,雪豹被惊

    醒了,但并没有进攻他们的意思,只是伸了伸懒腰,用爪子在树桩上抓了几下,转身离开了。

    这说明那时候雪豹并不十分惧怕人,也不会伤害人,而马鸣后来查阅了新疆所有的记载,从来没有雪豹伤人的记录。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雪豹下山偷吃牧民牛羊的现象一度严重,让部分牧民产生怨恨,雪豹也遭到了少数牧民的报复,盗猎图谋的人趁机混迹其中,雪豹纷纷死在枪口下,或者被兽夹夹住,跌进陷阱之中。在图穆峰保护区的东部,当地狩猎者曾在一个冬天就猎杀了12只雪豹,而在保护区西北部,11只雪豹被猎杀;1986年6月,新疆警方追踪到西宁市中庄乡一个皮匠家里,一次竟查获正在加工的雪豹皮赫然多达40张!同年9月,湟中县上王庄乡的偷猎者一次猎杀雪豹14只。

    雪豹被迫收缩了它们的活动范围,退到了雪线边缘。

    2001年,马鸣野外考察结束后回到乌鲁木齐后,结识了国际著名的雪豹专家美国人乔治﹖夏勒博士,乔治遥望着原野不无感叹地告诉马鸣,他在新疆追踪雪豹20多年了,也没在野外真正地见到过雪豹。

    天山雪豹在雪线一带没有天敌,是当之无愧的“终极杀手”,是惟一能在雪山猎杀豺狼的动物,因此雪豹居于高原食物链的顶端,被专家称为亚洲高原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然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猎杀以及人类过度的放牧让雪豹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高山生态系统中的“旗舰”已经倾斜。如果雪豹在新疆灭绝,将意味着高山生态系统的彻底破坏甚或毁灭!

    马鸣为天山雪豹的命运忧心忡忡。他决定寻求有关国内、国际组织的支持和援助,来拯救这孤独灵异的“雪山之王”。

    众里寻“芳”千百度

    悬崖绝壁现萍踪

    由于雪豹不适应低海拔气候,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动物园里是看不到雪豹的。

    新疆野生雪豹的容貌是怎样的?它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它们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吗?它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它们的生存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威胁?

    2004年初,国际雪豹基金会批准了马鸣提出的资助“新疆雪豹种群数量综合调查”行动,9月13日,马鸣主持并率领新疆雪豹研究小组在天山中蒙边境开展了“中国新疆雪豹栖息地调查及生境研究”活动,参加者有蒙古国著名雪豹专家蒙克以及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马鸣一行首先沿着塔格拉克牧场和琼台兰河流域考察,出行半个多月后的一天,考察队终于在塔格拉克牧场发现了雪豹的足迹,一路顺着爪印又发现了雪豹的粪便,队员们迅速采集粪便进行分析。结论很快出来了,这是一只成年的雄性雪豹。

    当天,塔格拉克牧场的牧民达克向马鸣讲了一个最近发生的故事。前几天,他外出采药回来,猛然发现前面草丛边坐着一只威风凛凛的雪豹正看着自己,达克大惊失色,没想自己竟然同雪豹狭路相逢,而且这么近的距离!眼看逃跑是来不及的,达克迅速抓起一根木棍准备抵抗。谁知,那只雪豹只是显得很警惕,可仍然一动不动。人兽相持了几分钟后,达克感到十分奇怪,那雪豹的眼中并没有凶光,而且是一种哀求的眼神啊!

    突然,达克发现,那只雪豹的前肢已被兽夹牢牢夹住,血肉模糊,周围还有蚊虫叮咬,真不知它被夹住了多少天!达克很是心痛,立即放下了木棍,想为雪豹松开兽夹。雪豹有些误会,发出怒吼,不让人接近。达克转身想离开,却看见雪豹那哀求的目光,他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试着慢慢地走近它,雪豹这次竟十分安祥。达克利索地用手将兽夹解开,雪豹竟然用舌头轻轻地舔了舔他的手!达克一惊,吓得坐倒在地上,雪豹其实也没有恶意,它随后竟强忍着痛,一瘸一瘸地迅速逃离现场。

    听完达克的讲述,马鸣和队员们决定去寻找那只受伤的雪豹,可跟踪几天之后那爪印竟不复存在了。马鸣和队员们十分担心,达克虽然救了雪豹,但伤了爪的雪豹犹如剑侠失去了剑,凶多吉少啊!是啊,雪豹再机警,也逃不过人类可怕的兽夹,难怪乔治博士曾老泪横流地说:“在雪豹的故乡,只见豹皮,不见雪豹!”

    11月,考察队来到了天山托尔木峰自然保护区,马鸣见到了保护区第一任站长魏顺德。魏站长也是个雪豹痴,在托尔木峰追踪雪豹20年,同样也是“寻隐者不遇”,他在野外也没有真正地看到过雪豹。不过,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笔记与马鸣分享,并给考察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在魏顺德的帮助下,考察队很快在天山木扎提河谷、英沿等四个地区的高山深谷中发现数十个雪豹的脚印,这令大家欣喜无比,他们认真地对比着每一个雪豹的爪印特征以及在树上留下的抓痕。结论非常令人鼓舞,这一带共有35只雪豹,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群体!

    11月7日夜,考察队清楚地听到了雪山深处雪豹的吼叫声,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听到雪豹的叫声。第二天早晨,人们醒来,竟然发现帐篷侧边的雪地中留下了一串清晰的雪豹梅花脚印,昨夜神秘的雪豹悄然地经过了他们的帐篷!

    突然,有个队员们大喊道“快看对面,雪豹!”马鸣抬起头来,只见一只雪豹站在宿营地对面的悬崖峭壁之巅正回头望着他们,它外形似虎,前额隆起,皮毛光亮,尾长如鞭,黑色斑纹一直延伸到尾部,在雪地阳光的映衬下十分矫健美丽……

    然而,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拿出相机来拍摄,雪豹竟转身迅速消失了,幻觉一般!

    引进“绿色赔款”

    还雪豹和谐家园

    考察队走遍了天山一带16万平方公里的雪豹栖息地,结论令人沮丧,整个大区域共有1000只左右雪豹。而这1000只雪豹的活动区域,又被人类的各种频繁活动分隔成为一个个孤岛,并且只有5%的雪豹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前景十分堪忧。

    考察结束后,马鸣向新疆自治区有关部门提出了重要的建议:引进“绿色赔款”,出口牧民手工艺品增加牧民的收入,以保护雪豹。“绿色赔款”是国际上保护雪豹资源的通用做法,在俄罗斯和蒙古国,牛羊被雪豹咬死的农户,都可以从动植物保护站那里得到赔款,雪豹咬死每只羊可得到15美元的赔款,咬死每头牦牛可得到75美元的赔款,这既保护了牧民的合法利益,又保护了雪豹种群。目前,“绿色赔款”正在艰难的启动。

    (根据对马鸣的采访记录整理)供图/新疆自然保育基金会

    □本报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