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永远是热门的话题。前不久就有两条关于电信的新闻,一是《京华时报》的报道:“电话入网合同”正式出台,电信霸王条款将被终结;另一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河南省电信计费差错一年多收两个亿。
先看“电信霸王条款将被终结”这条新闻。去年底,北京市工商局和通信管理局发布消息称,《北京市移动电话入网合同》和《北京市固定电话入网合同》的示范文本正式出台。细读合同,其中有,运营商错停机应当担责;擅自开通服务不得收费;对用户信息资料运营商必须保密;还有一些涉及用户赔偿的条款。据悉有公司已经准备了一批专用资金,应对客户赔付。这一合同,看起来确实有点美。但也只是有点美而已,这些本来是电信运营商应该做的。
电信运营商只是稍稍做了点应做的工作,我们就欢呼雀跃了,多家媒体不约而同用的标题是“电信霸王条款将被终结”。电信霸王行为会终结吗?我们的欢呼是否还早了些?
再看看另一则新闻。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由于计时不准确等因素,河南几大电信运营商一年多收电话用户近两亿元。为何不准确?电信运营商人为造成。河南省共有电话用户3000万,平均每人每年多交60多元。如此,我们怕高兴不起来了。电话费计费是否准确,其实我们早就怀疑,但苦无实证,只能望之兴叹。这次河南省质监局总算让我们明白了一回。
常说垄断产生“霸王”,现在电信运营商已经有好几家了,似乎已经形成竞争的土壤,为何还会产生“霸王”?为何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还会屡屡发生?应该说,竞争发育不良,竞争背后依然有着共同的垄断利益。他们可以对此保持集体沉默,共同维护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唾手可得的利润。要想真正改变这一切,笔者以为,在市场暴利面前,需要有关部门发挥其它的杠杆作用、甚至用“大棒”让其就范。
为何我们身边会有这么多“霸王”?症结之一是因为有管理者为他们撑腰,有管理者宠着他们。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春天已近了的迹象。
(毛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