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3月28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心理疾病的十大诱因  
 



    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很多都市白领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二、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失恋无疑是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失恋的一方会因对感情的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有些人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是过激行为,给对方和自己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另外,对于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受不住家庭解体的打击,造成心理伤害。

    三、对网络的依赖心理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四、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一些下岗职工观念一时难以转换,对家政、建筑等工作不屑一顾,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对于迈入高等学府的有些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五、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有些人对事业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由于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希望事半功倍,而现实又往往不如意,当然就容易失落。也有些人拚命工作,不断自我加压,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并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

    六、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学生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

    七、过分溺爱独生子女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八、投资受损后无法承受长期的投入得不到期望的回报或资本严重亏损时,难免造成人们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巨额资金的流失,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轻生。

    九、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对单位里的分配不均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等等。

    十、老年人缺乏精神关爱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却不尽如人意。老人晚年失爱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引发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伊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