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4月17日 星期一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党政重视齐抓共管营造良好计生环境  
 



    资阳市乐至县地处川中腹地,辖2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6.07万。十五期间,乐至县人口计生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逐步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2001年至200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28‰,1.02‰,0.21‰,1.6‰,2004年获得了省表彰的第二批连续三年实现人口零增长县和省人口计生委表彰的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并创建了省优质服务先进县。

    加大投入建立保障机制

    作为一个人口大县,该县的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始终坚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实现“打造川中生态型经济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抓人口就是抓经济、抓计划生育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确保认识、责任、措施、投入四到位;成立了计生领导小组,建立县级干部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扶乡镇(村)、乡镇干部包村包户制度,形成人口计生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广大干群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坚持县对乡镇、乡镇对办事处、村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对乡镇党委政府、县级部门、计划生育业务部门三线考核。坚持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全县工作的重要事项督察范围,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当地政府坚持把计生“三结合”帮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奖惩,从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上对计生户给予帮助。“十五”期间,共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三结合”户的收入高于当地人均收入。通过宣传发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不断完善措施,及时、逐个地核定了奖励扶助对象,2004年以来,全县共有2369人享受奖励扶助政策。该县于2005年底正式启动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活动,并切实把“关爱女孩”行动同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营造关爱女孩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女孩、关怀女性的舆论氛围和新型生育文化。2002年,该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

    该县为确保计生经费到位,在县对乡镇的经费支出上采取“总额控制、分项预算”的管理办法。县、乡分别建立了“计划生育经费专户”,保证了计划生育经费专款专用,这样在保证每年的专项经费和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的情况下,促进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每年度当地政府都要组织县财政局、县计划生育局、县审计局、县纪委,对全县25个乡镇计划生育经费的预算、收入、支出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县物价局、县计生局联合对全县的计划生育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审核和检查,多年来,全县的人口计生经费已逐渐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

    综合治理建立管理机制

    当地政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县人口计生系统及相关部门按照现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七不准”、“十禁止”的要求,严格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维护了政策法律的严肃性。多年来,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干扰、阻碍人口计生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一律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制约。2005年为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又定出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既扭转了过去计生部门申请案件合法性不强和失效率偏高的现象,也增强了人民法院执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保持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达85%以上,且全县无一例重大恶性事件发生的良好局面。

    该县还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对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建立了流出、流入人口经常性动态管理服务制度。把流动人口纳入了社区管理,与本地育龄人口同管理、同服务。

    2001年开展村(居)民自治工作以来,该县坚持以村为主的工作方法,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和文明新村、五好文明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修改完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公约和协议,积极构建“村为主、民自治、户落实”的群众工作机制,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增强村两委抓计划生育的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了村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格局。目前,全县按“两包一挂”责任制兑现了工作经

    费,实现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的村(居)委会达100%。

    该县还一改过去单一的法规宣传为根据群众的需求开展生产、生育、生活方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及科普知识宣传,并采取多种宣传方法进行宣传。县委中心组每年学习计划中都将人口理论纳入专题学习内容;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要载体,建立生育文化大院、计划生育中心户;在国道线及报国寺、陈毅故居旅游环线建立生育文化长廊;结合文明新村、党员综合示范村建设,以村办公室为依托,建立村生育文化宣传中心。一系列的宣传手段,使得县、乡村干部对法律、法规、政策和生殖保健基本知识与技能合格率达98%以上。

    2000年,该县对计划生育基础簿册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全县25个乡镇配齐了微机、配齐了操作人员,当年就完成了育龄妇女信息微机管理的基础工作。2003年成功建立了计生系统内部局域网,使用育龄妇女信息软件网络版,建立了全县计划生育信息库,实现了县乡联网,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

    ———记乐至县人口计生工作

    ■本报记者汪怡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