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13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升职还是生育?——职业女性面临两难选择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央视《时空调查》合作,通过新浪网新闻频道实施的一项调查(共有3357人参与)显示,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等原因,女性的婚育年龄被一再推迟。

    调查中,未生育者为2423人,占73.3%。其中仅有3.4%的人打算在25岁之前要孩子,而计划在29-33岁期间怀孕的比例高达57.4%,此外还有21.5%的人打算“33岁之后再说”。

    在已经为人父母的受访者中,实际生育年龄则相对较低。25岁之前生育的占14.1%,26-30岁期间生育的占55.8%;只有24.0%的人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生养孩子的。

    “当初国家提出的法定婚育年龄和晚婚晚育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那时候早婚早育的人太多了。其实,对于现在的人,尤其是城市里的白领来说,法定婚育年龄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说,在近些年登记结婚的人中,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以前,年龄到了就结婚生子;现在,读完大学就二十好几了,再等工作稳定下来,基本上都大龄了。”

    可就算是大龄,也不能无休止地大下去。一名医学专家告诉记者,晚婚晚育的年龄范围应该在25-29岁之间,因为这是人类的最佳生育年龄。按照产科学和遗传学的说法,30岁以上的孕妇被称为高龄产妇,要是过了35岁,甚至会成为高危孕妇。

    “我也知道,生孩子最好不要超过30岁,但是条件不允许啊!工作压力这么大,我能怎么办?再说,现在养孩子那么贵,不多赚点儿钱攒着,不敢生啊!”一说起这事,高女士就一肚子的委屈。今年,她已经32岁了,是某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她和老公虽然多次有过生个孩子的念头,却迟迟不敢行动。“休产假要好几个月呢。”她说,“现在我的工作才刚刚有点儿起色,万一被人顶了怎么办?”

    本次调查显示,92.9%的受访者认同“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应该在30岁之前”的说法,其中61.8%的人觉得这个年龄应该在26-28岁之间。

    和高女士一样,大部分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女性都有自己的苦衷:其中,48.1%的人表示“最担心经济和物质方面的问题”,22.9%的人认为“自己还没做好心理和思想准备,害怕承担责任”,12.4%的人担心“生孩子会影响自己事业发展”。

    “现在的年轻人确实不容易,和我们以前相比,竞争激烈,压力大。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是不是也说明他们的责任心和承受能力减弱了?”一位资深媒体评论员认为,很多人的生育计划被一拖再拖,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承担责任。“独生子女已经开始进入婚育年龄了,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好多年届三十的人甚至常常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调查结果印证了这种说法。调查发现,在“精神准备”方面,47.2%的人说自己“事业前景不明朗,没有安定感”,32.7%的人表示,“觉得自己还没长大,没有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不少年轻人甚至觉得做“丁克”(双收入无子女)也不错。

    “生理上早熟,心理上却还没有成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杨慧霞认为,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想当“丁克”,可过些年又后悔了———这也是导致高龄产妇增多的原因之一。对于很多到了育龄的职业女性来说,人际关系、年龄恐慌和角色冲突等,都是困扰她们的心理压力。但是,一旦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再想顺利地当上妈妈,就变得困难和危险了。(黄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