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6月20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情系野生动物的“环保夫妻”  
 



    一对青年夫妇情系野生动物,14年内花27万元,从地摊上购回青蛙、刺猬、鸟、蛇、龟、鳖等野生动物近百万余只(条),使其回归自然。他们与野生动物相知相融,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的、生动有趣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江苏省如皋市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生长着数百种野生动物。

    2006年5月下旬的一天,晨曦初露,和风吹拂。该市如城镇一对夫妻租一辆出租车,车上载着230公斤青蛙、93公斤蛇驶向40公里外的长江边。在一块茂密的芦苇滩边,他们停下车,将近日内花5800元收购的蛇和青蛙一一放出。瞬间,数千只青蛙连蹦带跳钻入芦苇丛,数百条品种不一、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蛇争先恐后滑过草坡汇入河流。“到家了!回去吧!回去吧!”小两口喃喃私语,挥手与之告别。

    这对夫妻,丈夫叫陈敬东,妻子叫丁云霞,同龄,35岁,这是他们婚后的第348次放生行动。14年来,他们挤出27万余元从摊贩手中购回青蛙、蛇、龟、鳖等野生动物近百万余只(条),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蟒、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

    鹰,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刺猬、淡水龟、乌梢蛇、赤链蛇、翠青蛇、喜鹊、鹌鹑、画眉、红嘴相

    思鸟等,使其劫中逃生,回归自然。这对夫妻被当地

    人誉为“田园卫士”,并被南通市人民政府授予“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夫妻’”。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前夕,笔者对这对夫妻进行了采访。

    画眉牵线结连理

    1992年夏,陈敬东的祖母从乡下救回一只被猎枪击伤的画眉鸟。看着它双眼微闭、翅膀低垂、抖抖颤颤的样子,陈敬东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他小心翼翼为它清洗、包扎伤口,喂养10多天后渐渐有了精神。他找来麦梗,为它编织了一只精致的鸟笼。

    一日清晨,陈敬东托着画眉去公园散步,巧遇初中同学丁云霞。“这只画眉受过伤,目前还有内疾,应当静养,并辅以药物治疗。”丁云霞快人快语。

    陈敬东一怔:“想不到你对野生动物也有研究?”

    “背部毛色灰暗,腹部毛色泛黄,眼圈白中带红,翅膀伸展不畅,叫声沙哑低沉,若不采取措施,恐怕难保性命。”丁云霞忧心忡忡说道。

    “那可怎么办呢?”陈敬东急出一身冷汗。

    “如果你不介意,我带回去喂养,或许能救它一命!”丁云霞充满自信。

    “那麻烦你了。”陈敬东甚是感激。丁云霞两颊绯红:“你我都是保护小生命,呵护小精灵,心愿是一致的,志同道合嘛!”

    那次分手后,两人心系画眉,频频接触,探讨交流治愈画眉的方法。渐渐相互产生爱慕之意。两周后,画眉康复,可画眉的举动让他们欣喜不已。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它“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跳个没完;而当他俩分开后,它低垂脑袋,进食很少,几乎没有了鸣声。“想不到这小东西也重感情,它在为我们牵线搭桥哩!”陈敬东说着,直羞得丁云霞低头无言。

    一日午餐过后,陈敬东提着画眉来到公园与丁云霞相会。“叽叽、叽叽……”画眉雪亮的双眼盯上了云霞,双翅抖个不停。“该回家了,让它回到树林里去吧!”两人一合计,开笼放鸟让其远走高飞,可画眉迟迟不愿出来。云霞一只纤手伸进笼内,画眉温顺地踱出笼外,在他们的肩上、手臂上跳来蹦去。陈敬东将它扔向空中,画眉张着翅膀欢叫着扑向蓝天,在空中盘旋一阵后又飞了回来,如此反复五六次。

    1992年农历10月26日,陈敬东与丁云霞喜结连理。洞房花烛夜,他们对那只牵线的画眉鸟感谢不已。从此,这对夫妻便与野生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利刀之下救刺猬

    刺猬,是老鼠的天敌,系江苏省境内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1997年11月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陈敬东与丁云霞结伴去城中新生路菜场买菜,他们见不远处的地摊上围了一群人。“走,看看去!”陈敬东拉着妻子挤进了人群。

    “刺猬是个好东西,我得了30年的胃病,吃了30年药,不见效。去年啊,吃了两只刺猬,嘿,病好了,再也没有复发过!”一位老汉“现身说法”讲述着刺猬治胃病的独特疗效。地摊上一名青年男子将一只刺猬踩在脚下,左手揪住头部,右手持一把锋利的剪刀,正准备下手。

    “不能杀!”陈敬东一声吼叫,冲上去夺下剪刀,咄咄逼人。在场的人愣住了。买刺猬的妇女争辩说:“我花钱买的,怎么不能杀?”“人家买着治胃病的,碍你什么事?”那位老汉在一旁帮腔道。兜售刺猬的青年捋起衣袖、瞪圆双眼,叫嚷道“少管闲事,快还我剪刀!”一场斗殴一触即发。

    “刺猬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国家资源,你杀它触犯法律!”陈敬东毫无惧色:“走,跟我去环保局!”

    “刺猬吃虫子,捉老鼠,对农业有好处,我们都有保护的义务!”丁云霞耐心说服解释。

    “不买了,把钱给我!”买刺猬的那位妇女自知理亏,伸手向出售刺猬的青年索要10元钱。

    “已成交了,不退!”那青年仍执意要杀刺猬。

    “那好,给你15元,刺猬我买了!”丁云霞当即掏出15元。

    一场舌战拯救了一只刺猬,陈敬东夫妇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他们菜也不买了,速将刺猬放进了3公里外的玉米地里。

    老鳖半夜轻敲门

    2003年夏,陈敬东听说本镇一居民在百年老塘内钓回一只2.8公斤的老鳖,他带上300元前去购买。主人说,这鳖是送给老丈人滋补身体的,给多少钱也不卖。

    回到家后,陈敬东对老鳖的处境深为担忧,“咋办哩?”他急得团团转。丁云霞想出一个主意,给丈夫一说,陈敬东翘起拇指连声道:“夫人高见!”

    几经周折,陈敬东终于打听到了钓鳖者老岳父家的家庭地址。于是夫妇俩轮流在这家户外守候。4天后的一个傍晚,一对中年夫妇提一只沉甸甸的马夹袋敲开了这家的门,“准是送鳖的!”陈敬

    东眼睛一亮。待那两人离去后,陈敬东与妻跨进大

    门。说明来意,这家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被眼前这对青年人保护野生动物的善举所感动,分文未收,

    将鳖送给了他们。

    这是一只乌黑发亮足有50龄的鳖,胸围54厘米,头至尾部38厘米。它一动不动趴在旧木盆内听候处置。陈敬东将它带回家。第3天,老鳖开始进食,且不吃荤,专吃素,尤其爱吃蚕豆和卷心菜。在陈敬东夫妇的呵护下,鳖没有了胆怯,渐渐对主人有了依恋感。一周后,陈敬东干脆剪去束缚它的绳,任其在院内自由活动。主人回来时,它爬去迎接;主人吃饭时,它趴在桌下,吃光掉在地面上的饭粒。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陈敬东捧着老鳖来到离家约300米的护城河畔放生。在集贤桥下,他轻轻地将鳖放入水中,老鳖转过身来纹丝不动,陈敬东用水一撩,它才缓缓沉入水中。

    夜深人静,月亮爬上树梢,忙碌了一天的陈敬东夫妇进入梦乡。“笃、笃、笃”,半夜时分传来清脆的敲门声。这么晚了还有谁来家里呢?他们以为是幻觉。不一会儿,敲门声再次响起。“谁啊?”丁云霞大声询问,无人应声。陈敬东翻身下床,揿亮门灯,开门一看,老鳖正昂头趴在门口。“老鳖回家了!”陈敬东喜出望外,将它抱回家,喂了一盆卷心菜。

    “老鳖识途,有灵性,放生得放远点!”丁云霞叮嘱丈夫。

    次日,陈敬东将老鳖放入一只黑色袋内,搭车赶往60公里外的南通濠河放生。放生时,100余人围观,老鳖丝毫没有畏惧感、眼里渗出晶莹的泪花。放入水中后,它又爬上来,如此反复多次才沉了下去。

    群蛇起舞嬉大院

    去年夏天的一个上午,陈敬东夫妇从如城西皋菜场、新生路菜场收回105公斤蛇。回到家中,一场暴雨倾盆而下,耽误了放生。他们将蛇用网袋装好置于院内,待次日放生。岂知,当夜蛇挣脱束缚成群结队爬满大院。

    “哇———”次日早晨,上小学的儿子寒寒开门时被满院飞舞的蛇吓得惊恐万状,语无伦次。说时迟,那时快,陈敬东一骨碌跃下床,轻轻扑打寒寒的胸部:“别怕,别怕,蛇是不会轻易伤人的!”

    300多条蛇在院内蜿蜒蠕动,婀娜多姿,色彩绚烂,人在蛇中走,蛇在人边行,颇为壮观。“谁持彩练当空舞?”陈敬东操起一条赤链蛇当空挥舞。一旁的儿子破涕为笑。妻子提袋,丈夫擒蛇,蛇被一一缉拿“归案”,其中10多条“乌梢”、“翠青”撒野后自由自在游入袋内,回到伙伴中间。

    孔子曰:“道不孤,必有邻”。1992年以来,陈敬东夫妇的事迹在当地教育和感化了不少人。目前该市有9000多人支持和声援他们的善举,有近300人中止了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有25800多人签名“拒食野生动物”。对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江苏电视台、南通电视台、如皋电视台对陈敬东夫妇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他们成了当地保护野生动物的新闻人物。2003年12月,陈敬东、丁云霞这对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夫妻”被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荣誉称号。前不久,如皋市市长周铁根上门看望慰问了陈敬东夫妇,并向他们颁发了环保奖金。

    结束采访时,他们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宣传,严格执法,以增强全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奉劝每一位公民“刀下留情,口下留情”,不捕不食野生动物,努力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同时建议“保护野生动物,从娃娃抓起”,学校要开设“保护野生动物”课程,培养爱心,让幼小心灵烙上善待野生动物的印记。

    上图为放生前,陈敬东夫妇及儿子在蛇、龟、鸟、青蛙前摄影留念。

    □本报专稿 □鞠九江(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