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自四川峨眉山的竹叶青茶叶近日被中国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这是四川茶叶品牌首次获此殊荣,而在全国茶叶行业中,也少有获此殊荣者。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名茶种类众多。然而,在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的成熟市场,却没有培育出一个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这在目前讲究品牌效应的社会里,多少让人有些尴尬。如何培育名牌茶叶、发展名牌茶叶,已成为整个中国茶产业能否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尽管我国茶叶出口量一直在增长,但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和品牌问题,价格却在下降。”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执行副主任王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茶业要加大名茶转化为名牌的工作力度,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由名茶、名乡、名牌构筑的完整的中国茶叶品牌系列。
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认识茶叶、选择茶叶是根据茶叶的品类名称。也就是说,如像“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名优品类,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品类茶叶的生产商众多,每个生产企业的经营目的以及经营手段不一,造成市场上充斥着品质各异的“龙井”、“碧螺春”,价格从上万元一斤到几十元一斤不等,甚而今天一个价明天一个价。长期价格与价值的混乱,极大地削弱了品质,混淆了品类,同时也动摇着整个行业发展的根基———消费者的信任,2005年贵州市场出现的“碧螺春”加色素事件,即是这种现状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茶叶市场急需强势品牌的出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茶叶企业的品牌建设却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改变消费者对茶叶品类认知的现状,茶叶企业在引导消费者开始从认“品”(品类)购买向认“牌”(品牌)购买的同时,还需要苦练内功,打造出真正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和个性特色的名牌产品。 (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