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19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广东心理医生五年增三千人 心理医生渐成生活必需品  
 



    痛苦时,去看心理医生,这已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共同意识。这种意识,也催生了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新生的心理咨询市场。据了解,广州目前有六七十家私人心理机构,全国第一家私人心理医院也诞生在广州,深圳也至少有30家私人心理机构。2001年~2006年,仅广东一省就增加了近3000名心理卫生专业人员。

    这些巨大变化说明,尽管心理卫生体系的发展还远不成熟,但看心理医生正渐渐成为广东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必需品。

    广东心理医生5年增3000人

    2001年,中国从事心理卫生行业的专业人员总数为3000人左右,但在2001年~2006年期间,这一队伍仅广东一省新增加的人数就达3000人。这是7月初于番禺举行的广东省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传出的信息。该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叶明志说,导致这一井喷式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根本原因则是现代人观念的改变。

    越来越多“正常人”需心理服务


    “之所以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考试,是因为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所谓的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叶明志说,像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重型精神病,只占总人数的1%-2%,而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也只占3%-5%。

    “剩下93%-95%的所谓‘正常人’仍然需要专业的心理服务。”叶明志说,“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承认:他们很痛苦,他们需要心理服务!”

    叶明志说,仅从他每天的门诊来看,现代人的求治意识已经远远高出2001年以前了。“以前,我每天门诊看20个病人,几乎全部确诊为神经症、重型精神病或严重的人格障碍。但现在,我接待的病人中,有一小半是正常人,他们因为婚姻、职业和子女教育这些日常问题来看门诊。在几年前,这种情况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春天,广州一所大学发生学生连续自杀事件。当时,仅叶明志一人就接治过四五名大学生,“有的是自己来求治,也有的是家长送来的。这是好事,以前我们认为自杀是自杀者及其家属的事情,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也需要及时的心灵的抚慰。”

    心理科门诊量每年增15%

    作为全国第二个创立的心理科,中山三院心理科的整个门诊情况也见证了这一变化。该科副主任王玲介绍说,心理科的门诊量这几年每年都增长15%左右,增长出来的几乎全是“日常问题”,目前已占到了整个心理科门诊量的25%左右。

    “更确切的数字比这个还要高,因为很多挂号的人希望我们能和他们每次谈上一个小时,但我们不可能这样做,所以把很多病人转介给了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王玲说。

    心理卫生业走向成熟还需15年

    社会认同的改变,再加上应运而生的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与考试, (下转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