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克牌,本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工具,近日却因为与“性”沾上了边,而显得很神秘:北京的一名性学家,拿出自己收藏的性文物,拍摄成图片,然后做成一副“性文化扑克牌”推向市场。这种“性文化扑克牌”引起大家极大兴趣的同时,也产生了争议。
“性扑克”不摆书店摆药店
据了解,这神秘的扑克牌是从今年元月17日起全国统一露面的,不同的是,这种称为“文化”的扑克牌不是摆在文化书店,而是在各地的药房里。在南京中山东路75号的金陵大药房,笔者发现了这种扑克。营业员告诉笔者,只要在他们药房买一盒标价29.60元的润滑剂,就赠一副扑克。这种扑克就是这两天上市的,这种夫妻用的润滑剂很好卖,扑克牌数量并不多,赠完为止。
“性扑克”供有志者收藏
笔者打开这副扑克,光看背面与普通的扑克并无区别,也是54张。特殊的地方在里面:54张牌上,每一张都是与性有关的图片而且有文字说明,其中,以各种性交姿势和男人的阳具为多。另有说明文字:本套性文化扑克牌的图片均选自马晓年教授十一年个人收藏品。扑克牌限量发行一万副,因而每副都有编号。
出品人称是尝试普及性文化
马晓年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曾称,这是一套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扑克中的好多文物都曾公开展览过,用扑克这种大众化形式传播性文化也是一种尝试。中华民族历史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对性持有正常的态度。推出“性文化扑克牌”,就是想让人们从古代性文化遗产中了解、借鉴性科学、性教育思想和实践,正确看待性、关注性科学和性健康。去年他主持开展的中国内地首次网络女性性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出现过性障碍等问题,这也是促使他推出“性文化扑克牌”的因素之一。
支持者:体现出文化色彩
作为中国性学会理事、江苏著名的性学专家储兆瑞对这副扑克牌的推出表示欢迎,认为很有意思。根据笔者对扑克图案的描述,他认为这副扑克体现出了“性文化”。过去的性文化多是“压箱底”、“春宫图”来反映,现在以录像、扑克牌来反映,也表现出了时代的特色。储兆瑞还说,这套扑克应面向特定的成年人群,不能传到青少年的手中,如夫妻俩在家看看,可以提高夫妻生活的乐趣,提高“性福”程度,但如果被性控制能力弱的人玩,很可能导致性泛滥甚至性犯罪。
反对者:别以文化的名义玩无聊
这种“性扑克”文化含量到底有多少?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半多的受访者对“性扑克”持审慎和反对的态度,认为这样的扑克低俗、无聊。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伦理学专家陈爱华教授认为,这样的扑克并不是人人都能玩的,它引导不了、也培养不了人的高尚情操,如果像这样通过扑克来传播性文化,那么看港台那些色情片是不是也在传播性文化。《中国性科学》杂志社一位性学教授说,扑克牌这种载体本身就庸俗,容易把不少人本就难以启齿的性文化弄得低俗甚至下流。推广性文化应讲究时间、场合,如这些性文物在馆里公开展览就很高雅,现在印到扑克上,就谈不上了,也把“文化”这两个字弄脏了。
(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