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已露尖尖角
今年9月,有“蓉城文坛80后代表”之称的刘化雨创作的28万字长篇小说《撕破脸》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反映当代大学校园生活的作品,是刘化雨两年来出版的第二本长篇小说。此前,他已出版了一部12万字的中篇小说。应四川一家出版社之邀,他的另一部约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青涩岁月》也已完成10多万字,预计明年5月推出。
今年24岁的刘化雨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自小受教师父母的影响喜欢写作,早在中学期间,他就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文章近百篇,多次参加《成都晚报》举办的小作家夏令营,并被《中学生阅读报》聘为成都地区特约小记者。在出书前,他在盛大官方网站、新浪网站发表了《蓝色流星》等多部长篇网络小说,长篇小说《一个人的东邪西毒》等作品还被《成都晚报》、《青年作家》、《电脑商情报》等公开报刊连载。
如今,小荷已露尖尖角的刘化雨依然喜欢写作,但他称不喜欢“蓉城80后代表”这样的名头。他说:“我心目中的文坛80后决非韩寒、郭敬明那样以写作为职业,写作只是我生活的一个面而已,父母期望我能成为复合型人才。其实,做影视编导才是我的人生目标,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父母撺掇儿子实现“妄想”
6年前,刘化雨以重点分数线高考上榜,在专业选择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当语文教师的母亲虽然也喜欢写作,却希望儿子能在理工科方面深造;父亲则坚决支持他的文学爱好,理由是“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通情达理的母亲顺应了父子俩的“合谋”,刘化雨选读了川师大文学院。巧的是,父母当年也都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一家三口算是“校友”了。读大一、大二时,刘化雨学的中文,大三后,他选学了更为喜欢的影视编导专业,做一个
张艺谋那样叫得响的影视编导,是他心中一个蔚
蓝色的梦。
大三下半学期,刘化雨忽然有了想拍电视剧的冲动,因为他创作的一部反映高三校园生活的电视剧本《那年夏天》在杂志上发表后,在同学中反响很好。几个女同学告诉他,我们学校好多女生都希望你能成为学校的第一位“学生导演”,我们相信你能做到。但他觉得,拍电视剧对他来说,目前还只是一种妄想而已。
那天在饭桌子上,刘化雨无意中把一度有过的“妄想”透露给父亲,没想到父亲却比他更有“妄想”。父亲把筷子一搁,很爽快地说:“那就干啊,你怎么歇下了?”刘化雨疑虑地看着父亲:“这,有可能吗?”母亲在一旁鼓劲:“作为年轻人,就得敢于尝试做一些平常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有些事情没做时,你感觉是妄想,可真去做了,才发现未必做不到。”父母的撺掇,让刘化雨来劲了,通过一番努力,他果然实现了那个“妄想”:自己做导演兼编剧,利用课余时间成功拍摄了电视剧《那年夏天》。这是四川第一部由在校大学生自筹资金、自编自导、独立制作完成的电视剧,被《华西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和业内专家誉为“一部新实验主义电视剧”。电视剧的成功拍摄,还使他获得了在四川师范大学仅有10多个人才享有殊荣的“学术成果创新能力奖学金”。
缺钱的父亲“阻挠”儿子挣钱
两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刘化雨看到不少同学都找到了工作,有的考了公务员,有的当教师,还有的在外企工作,薪水相当优厚。于是,他也想放弃最初的理想,找一份只要能多挣钱的工作。对此,父亲“阻挠”了他,父亲说:“钱这玩意儿谁都喜欢,我就缺钱。可作为年轻人眼光要放远些,别只盯着钱。你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急于找个脱离本来志向但能挣钱的饭碗,而是思考一下如何坚持和发展这种志向。要记住,浮躁的人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志向。”
起初,父亲撺掇儿子“北漂”,一边锻炼一边学习,然后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父亲拍着胸口说,钱你就别考虑,我就是再缺钱,也要做你的经济后盾!并通过在北京的朋友为儿子物色了一份与摄制相关的工作。正待启程,爷爷突发重病,舍不得爱孙离开,亲情观念很重的父亲和他只好放弃了“北漂”计划。
这以后,父亲对刘化雨说:“既然你的志向是想当影视编导,就先找个适合这方面的事情干吧。”于是,22岁的刘化雨放弃了许多人都羡慕的当公务员的机会,经过有目标的应聘,在四川电视台“焦点”栏目当了一个扛摄像机的记者。“焦点”栏目是一个社会纪实栏目,每天播出的密度让刘化雨必须马不停蹄地奔波采访,晚上回来还要赶着修改脚本,进行后期制作,工作非常辛苦。但他觉得学到不少知识,向梦想迈进的脚步更踏实了。看着儿子没日没夜地忙,母亲难免有些心疼,父亲说:“年轻人精力旺盛着呢,现在多累,将来不亏,这叫先苦后甜。”
做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在刘化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始终注意对他综合能力的培养,父母说,这个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复合型人才最具有生存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电脑刚刚在国内市场面世不久,父母就认定这是将来不可或缺的现代工具,于是倾其家中存款,为儿子购置了一台当时最好的电脑,这使得10岁的儿子成为在学校最早学习电脑的孩子,也使得今天的刘化雨成了自学成才的“电脑专家”和网络方面的高手。
2005年春节过后,喜欢接受新挑战的刘化雨从四川电视台跳槽到天府热线网络媒体公司,20挂零的小青年就深得领导赏识,成为天府博客和天府新闻的主编,刘化雨也决心以行动来证明自己。当年7月,刘化雨发现网上贴有若干幅清新纯朴的女孩照片、网名叫“天仙妹妹”,经过分析,他预感这个女孩很快就会火起来的。策划意识极强的他马上向老总建议,请“天仙妹妹”做天府热线形象代言人,以迅速提高热线的知名度。当时不少人表示不屑:“网上的女孩子太多了,木子美名噪一时,芙蓉姐姐更火爆,找一个山里妹子做形象代言人,绝对没戏!”
可父亲的话让刘化雨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父亲非常肯定地说,“天仙妹妹”绝对是网络形象代言人难得的人选。现在网络中靠稀奇古怪抢眼球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天仙妹妹”这样清新纯朴的女孩更显得“珍贵”。中国许多事情都是先入为主,所以你们要争取做“第一个”。
事不宜迟。刘化雨和老总立刻前往阿坝州马尔康,与“天仙妹妹”及其经纪人浪兄进行洽谈,并最终以6位数的酬金签下“天仙妹妹”,使之成为天府热线形象代言人和国内网络媒体的惟一代言人。半年后,“天仙妹妹”又成为索尼爱立信手机代言人,国内企业这才如梦初醒,一哄而上。天仙妹妹成为天府热线形象代言人后,“先入为主”的效应收到巨大的市场反响,围绕这一网络热点,央视《社会记录》于2005年底对天仙妹妹接连做了4期专题报道。刘化雨自此被任命为市场部经理。
走出大学校园两年多,刘化雨就已在写作、拍电视剧、市场策划诸方面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就,报酬开始水涨船高的他还购买了私家轿车,这让认识他的年轻人感到羡慕,也让父母亲感到欣慰。对此,他说出在心中搁了许久的话:我非常感谢父母,他们既是学校中众多学生的老师,更是我成长路上的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