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走进薛涛  
 



    金秋十月,迎着凉悠悠的河风,我有幸走进唐代女诗人———薛涛纪念馆,去感受诗人所留存下来的传奇故事,去感受女诗人薛涛的诗歌魅力,从诗歌中理解薛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爱国忧民的思想。

    薛涛纪念馆特派了一位对女诗人薛涛很是了解的成都靓妹左雪女士为我们全程讲解:唐代诗人辈出,不少已湮没无闻,而女诗人薛涛一弱女子,诗名闻于当时,流芳千古,至今犹蜚声中外。

    据载薛涛一生创作了五百多首诗,由于历史久远,绝大部分篇章已经散失,今留存诗不足百首,但仍然是唐代女诗人中现存数量最多的一位。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对中、晚唐著名诗人作了认真的研究和评价,女诗人中只有薛涛一人,可见她在中、晚唐诗坛中地位之高,不让须眉。薛涛的诗歌风格也被张为定为“清奇雅正”。后蜀,何光远在《蜀才妇》中云:“蜀出才妇。薛涛者,容仪颇丽,才调尤佳。涛每承连帅宠念,或相唱后,出入国舆,诗达四方,名驰上国。应御命使车每届蜀,求见涛者甚众。”薛涛的书法也颇有造诣,她所写《萱草》等几首诗的行书真迹,曾为北宋皇室珍藏,可惜早已失传,幸好人们还能从古籍中找到一点消息。薛涛不但以诗传世,而且以诗笺为名,笺以人名,传之千载。薛涛所创作的诗笺,当时称为“薛涛笺”或“校书笺”。薛涛笺是一种红色的小幅诗笺,主要供写短诗之用。由于制作精美,风行当时,很受文人雅士喜爱。薛涛在世之时,薛涛笺被视为珍品,遗憾的是没有传承下来。薛涛纪念馆近年开始仿制薛涛笺,供游人收藏和使用。

    薛涛为诗一生,流传后世之作不少,有《锦江集》五卷。《筹边楼》云:“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首诗是伟大女诗人为诗一生,垂暮之年的压卷、扛鼎之作,对这首诗充满爱国筹边思想情怀的诗篇,历代诗家纷纷加以推崇。

    薛涛纪念馆,已经成为海内外友人,寻访和缅怀女诗人薛涛之圣地。美国女作家肯尼迪对薛涛的姓名提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解释:薛者,草也,涛者,波涛也,薛涛者,青草如涛也,可意译为芳草遍野,生机勃勃,春风过处,犹如大海波涛。馆内有薛涛井、崇丽阁(望江楼)、吟诗楼、薛涛像和薛涛墓景点,还有薛涛喜爱的翠竹,品种繁多。粉箪竹、人面竹、大佛肚竹、方竹、鸡竹……遍布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