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南充市仪陇县中坝乡计生服务站站长唐启安
本报记者陈志龙通讯员唐嗣忠
南充市仪垅县中坝乡,群山环绕,道路险峻,地形酷似一个铁锅,中坝乡就好像是凹在了铁锅的底部。冬天的中坝,树木凋零,山路飘忽,特别难行。吸引记者一路颠簸前往中坝有一个不能拒绝的原因:一位基层的计生工作者——中坝乡计生服务站的唐启安的病情日益严重,癌魔正在吞噬着这位默默奉献自己青春的计生人的躯体。中坝乡明阳村党支部书记胡枕兵眉头紧锁地告诉
记者:“哎,唐启安工作起来不要命啊。今年6、7月份,天气那么热,他不管酷暑当头,刮风下
雨,挨家挨户核对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情况,如
果不是那么拼命,他的病也不会这么快就发展到
这种程度啊!”仪陇人口计生局罗刚局长告诉记
者:“唐启安刚到中坝计生服务站的时候,中坝
乡还是全县的计划生育落后乡,唐启安硬是在短
短几年时间将这一落后的面貌扭转了。眼下,工作形势正非常喜人的时候,哪知道他……”
仪陇县中坝乡计生服务站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县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该乡连续5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0%以上、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95%以上、人民群众满意率达98%。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因为中坝乡计生服务站有一个在事业上执着追求、工作上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优秀计生干部、中坝乡计生服务站站长唐启安同志。唐启安曾多次获得县以上的表彰,他的先进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赞扬。在当地老百姓的心目中,唐启安就像一只大仪山的飞鹰,在中坝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执著地翱翔。
唐启安,一个29岁的共产党员,1985年10月参军,1989年入党,2000年10月复员,2001年被安排在中坝乡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工作以来,他就与计划生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6年来,他在本职工作上坚持了以人为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业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爱岗敬业对事业执著追求
仪陇县中坝乡位于海拔近800米的大仪山东北部。恶劣的人居环境和传统的生育观念,使该乡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2000年该乡是计划生育后进乡,2002年为全县倒数第一,县委政府给予黄牌警告。唐启安同志一到工作岗位,就深感责任重大。他干一行爱一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唐启安从步入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如饥似渴地学习,废寝忘食地钻研,一丝不苟地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技术服务知识和技能。他更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执著,尽心尽力投入进去。他走遍了村村社社,足迹留在了千家万户。用一个计生人特有的执著和爱心,把党的政策和婚育文明送到农家院舍、田边地角。
他随身总是携带着几个小本子,一个是政策法规摘要,他走到哪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就宣传教育到哪里;一个是技术服务知识摘录,一个是随访服务手册,他走进哪家,优生优育知识就传播到哪家;还有一个服务对象的电话本,他的电话连通到哪家,关爱的情怀就温暖到哪家。他的服务随访手册上写满了随访对象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生育状况、药具使用和用药反映等。
唐启安时刻把育龄群众记在心中,育龄群众也把他当作贴心人。刚做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时,大顶村一社村民、唐启安的战友陈林夫妇,一胎生了个女孩,而且几代人都是一个男孩,怎么说,夫妇俩也不愿落实避孕结育措施,心里盘算着再生一个男孩。四处托关系无着的情况下,干脆给战友唐启安摊牌,让他出出主意,或者放他一马。哪知平常亲如兄弟的唐启安不仅不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还天天不厌其烦地动员他们夫妇去落实避孕结育措施。那还是2004年正月十二,千家万户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之中,已经来过四次的唐启安又一大早赶到战友陈林家。刚到陈家屁股还没坐下,就被陈的妻子宋秀英臭骂一顿:“关你屁事,我生娃儿,又没喊你帮我供,假精灵,你是啥子战友啊,你忙不帮还多管闲事……”碰了一鼻子灰的唐启安,回到家后他真想大哭一场。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到自己当兵时摸爬滚打,什么苦都吃过,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作为一个计生服务人员职责所在,这点委屈都受不了,还当什么计生服务站站长?还是什么共产党员?
第二天唐启安又来到了陈林家,继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带上妻子一起去拜年,做工作,用战友心,兄弟情来感化他俩,用他们村的多生子女致富难、少生快富、国家奖扶金等事实教育开导,通过反复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陈林的妻子宋秀英心悦诚服地去乡服务站落实了措施。工作的成功使唐启安享受到了无比的快乐,从此他就像上满发条的钟,日夜不停地运转起来。
2004年8月,正是暴雨季节,他感冒了,喉咙肿痛,声音嘶哑还在打针吃药,可当天又该给蜀光村7社育龄妇女黎家珍送避孕药了,可老天又不争气,一直下着大雨,洪水把桥都淹了,咋个办呢?黎家珍的丈夫打工也回来了,如果不按时服药怀上了娃娃怎么办?于是他心一横,牙一咬,把避孕药具放进竹筒里,用嘴含着竹筒冲进了波浪中,几次险些被洪水冲走,他艰难地游到河对岸。当唐启安带着满身泥水把避孕药具送到黎家珍的手中时,黎家珍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可唐启安返回乡上后却大病一场住了医院,从此留下了咽喉炎的病根。
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让计生政策深入人心,彻底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为了全乡2655名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他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用真情和实际行动感动了全乡的育龄群众。
忘我工作把个人置之度外
中坝乡服务站有技术服务人员2人,服务人员胡青因丈夫患癌症请长假护理,加之计生办主任住院和请产假,计生办和服务站的工作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去年以来,他既负责技术服务工作,又要承担计生办的业务,还要做好联系一个村的工作,他从未向领导提出一句增加报酬和补贴的话,从未计较个人得失。他放弃了双休日、“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的休息,推动了工作正常运转。他坚持白天进村入户,和乡镇公务员一道调查复核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275人,完成了400余户独生子女户摸底排查。晚上,又整理录入育龄妇女信息。由于自己不会电脑,便请人安装了磁板手写系统,凭着他的毅力,一笔一划,在全县率先完成了14324名育龄妇女的信息录入工作。
忘我的工作,忽略了咽喉炎的治疗,去年12月,那是一个隆冬的夜晚,他在明阳村支部书记家吃饭,倍感难咽,在场的人劝他去进行仔细检查,工作放一放。他说:“对象户的工作没有做通,我怎么可以离开呢?目前,对象户家境如此困窘,再生一个孩子,他家怎么生活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象户终于同意落实节育措施。就在唐启安在护送这位育龄妇女去落实节育手术的途中,由于病情的不断恶化,疼痛难忍。他强忍着剧痛,坚持把对象送到县指导站后,他昏倒在地上时,才被同志们送到了医院。这时,时针已经指向了深夜12点。经县人民医院检查,被怀疑为食道癌,后在华西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医生要求他留院治疗,他说:我不能留下来,家里离不开我,他不辞而别,回到了仪陇。在县人民医院,坚持半天到医院治疗,半天回乡上班。今年6月以来,40度的高温炙烤着大地,正值全省开展计划生育“五清理五落实”工作,唐启安同志按照文件精神把“十五”期间的出生人口摸准确,圆满完成“五清理五落实”工作,他忘掉了病魔,忘掉了医生的嘱托,他哪听得进父母的叮咛,哪记得住爱妻含泪的期盼。他走完了全乡3400户,对每一个人都进行了认真地核对,终于在8月底完成了做“五清理五落实”工作。全乡共清理出“十五”期间漏报出生人口180余人,落实避孕节育措施16例,查处违法生育70例。
当他做完2006年度人口计生年报,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他被再度送进了成都华西医院,经诊断,他不仅是食道癌,已经扩散为肝癌晚期。
癌魔缠身却不忘帮扶计生户
唐启安和他的妻子罗晓琼是2000年认识的,罗晓琼是一个独生女。他俩一个爱岗敬业,人品正直,富有爱心;一个是端庄贤淑,知情达理,勤劳朴实。两颗纯洁的心连在了一起。唐启安主动提出了到女家落户,担当起了赡养罗晓琼家老人的义务。
在家乡,唐启安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常常忙里偷闲,干家中的重体力活。但是,年迈的父母和贤淑的妻子坚决不让他因为家事而影响工作。他也是以他的现身说法去引导育龄群众更新婚育观念。他爱父母,爱妻子,更爱时刻牵挂的帮扶户、联系户。2005年12月,随着病情不断加重,医院检查确诊为食道癌,医生叫他住院治疗,并告诫他说:你吃了两周的药都没有效果,不抓紧治疗病情会不断恶化的。但考虑当时是年终人口计生统计报表时间,为了确保数据准确无误,他强忍着病痛,继续坚持工作。为了帮助农村计生贫困户尽快脱贫,他虽然病痛难忍,却仍然不忘记计生“三结合”特困户和大仪村5社计生“三结合”户。为了帮助计生贫困户邓天云家尽快脱贫,唐启安本来身患癌症,经济困难,他还主动借给他150元,购买化肥100斤,送去衣物2套,主动联系、帮助发展养殖獭兔,使其尽快脱贫致富。唐启安在中坝乡担任服务站站长期间,先后帮扶计划生育家庭8户,贫困户7户摆脱了贫困。
唐启安同志生病后,先后花去了13万多元。单位对他的病情十分关注,先后几次派人去看望他,并解决治疗费用一万元,县人民政府解决经费一万元,县人口计生局局长罗刚还私人资助其一千元,县人口计生局专门发文号召全县计生系统的干部、宣传服务人员给唐启安捐款、向唐启安同志学习,学习他情系育龄群众的冷暖疾苦,为育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爱民情怀;学习他不怕困难,爱岗敬业、顽强奉献的工作作风;学习他秉公办事,以诚待人,从我做起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一个计生人的一片丹心,开拓进取,求真务实,不断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
目前,唐启安同志还卧病在床,由于缺钱医治,只能在家疗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