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结婚难让世界头疼  
 



    “爱情公寓”是如今流行于网络世界的一种生活方式。网友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谈恋爱、同居甚至结婚生子。在现实世界,人们对婚姻的热情则大幅下降,结婚难被公认为世界性难题。有人因此断言:“当婚姻完全进入虚拟世界,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对婚姻各取所需

    结婚在美国是一件各取所需的事,笔者常去一家中餐馆,每次去都能看到一个30来岁,胖得肚子顶桌沿的美国人独坐在一个角落里喝酒。饭店的陈老板对笔者说,这位老美是“忠实”的顾客,每晚8点准时来,喝到11点打烊才走。老板为他起了个中文名字叫“熊得林”,时间一长,笔者也和老熊混熟了,他说,想当年他没有这么胖,是有名的美男子,一个漂亮女同事为他着迷,于是两人陷入爱河,很快订了婚。可是有一天,他发现未婚妻与同事有染。老熊从此一蹶不振,天天借酒浇愁,身体一天比一天肥胖。笔者劝他,再找一个吧,好姑娘多的是。他说:“你看我这种身材,谁还看得上我?”陈老板给老熊介绍了一位华裔姑娘,姑娘说:“我怎么能找一头猪?”老熊听说后幽默地表示,姑娘很好,可惜“尺寸太小”。

    老熊是想结婚找不到合适的人。笔者认识的另一个美国人名叫罗曼,他是身边的女人多得不知道和谁结婚好,被称为“女性杀手”。罗曼是典型的美国帅哥,蓝眼棕发,高大潇洒。他换了几个白人女友后,又和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姓岳的华裔姑娘出双入对。走在路上,罗曼总要牵着岳姑娘的手,坐下后,还总要把她的手放在掌上抚摸,看上去恩爱无比。朋友们问,何时结婚啊?罗曼说:“我们天天在结婚。”岳小姐说:“何必要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样不挺好吗?”

    其实,在美国,不少未婚者选择同居。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国家婚姻计划”组织在其年度报告中说,按国际标准计算,美国离婚率下降的同时,结婚率也在下降,1970年至今已经下降了50%,超过500万美国未婚男女选择同居。社会学教授波彭诺说:“我不认为这是个好消息,社会趋势正从婚姻走向同居。它的后果是家庭的不稳定性上升。”

    日本:嫁个有钱人

    结婚难在当今的日本也是个热门话题。前段时间,一部名为《无法结婚的男人》的电视剧在日本引起了大讨论。电视剧主人公是一个40岁的单身汉,他收入高、兴趣广,而且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性格乖僻,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创作者最初的目的是批评日本社会对于大龄未婚男女存在偏见。电视剧播出后,不少大龄未婚者深受鼓舞,有人在街头接受采访时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大声地说,“我希望能为自己的事业和兴趣努力生活下去”。对于这种现象,分析人士指出,交往方式增多、生活内容丰富、责任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下降以及女性要求过高等因素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男性在不放弃传统婚姻的情况下,希望先立业再成家。

    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则分为两类:一类是“寄居公主型”,即认为不结婚也能够幸福,她们更愿意在父母的保护下自由地生活;另一类

    是“一步到位型”,也就是找个有钱的老公一嫁定终身。日本的电视台就常常播放一些与“找丈夫”有关的专题节目。如有一名在普通公司工作的白领女性,住在一个很小的出租房中。她的理想是找一个年收入3000万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5日元以上的男人作丈夫。为此,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花嫁修业”上。她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作为女人的素质和价值,嫁个有钱人。在日本,有的女人为了嫁给收入高的医生,不惜把自己的家安在医院旁边,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接触医学界人士的机会。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相关机构在今年8月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收入越高的男性结婚率越高,而低收入男性的结婚率低得惊人。最近轰动日本的《下流社会》一书则直白地写道:“婚姻就是将阶层大致相同的人结合在一起。”

    欧洲:不结婚被称为“软革命”

    美国人始终自视甚高,但在不结婚问题上则甘拜在欧洲脚下。11月21日,《纽约时报》撰文指出,法国流行只要爱情不要婚姻。越来越多的情侣选择一起抚养孩子、一起买房子,但就是不为他们的家庭生活赋予一个宗教的或法律的认证。一种被社会学家称为“软革命”的趋势正在席卷整个欧洲。社会学家认为,人们不再愿意结婚的原因是人口和文化状况的转变:新一代年轻人大量迁居城市,使得年轻人越来越独立于原来的家庭;社会变得更宽容,支持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法国两个最有名的女政治家以及她们同样出名的丈夫,都是同居几十年尚未结婚。刚刚当选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的罗亚尔和她身为该党领袖的丈夫就已经一起生活了25年,并养育了4个孩子。正像一对法国情侣所说,“结婚不会给我们的关系带来任何东西,也不会拿走任何东西。

    类似的反传统大潮在欧洲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轻则给父母、家庭带来很大压力,重则会因两性关系纠纷诱发一系列民事和刑事犯罪,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在英国的华人社会里,很多家长不得不回到香港或者内地给自己的子女寻找对象。

    巴西:高离婚率让她们无奈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拉美地区的结婚率“相当高”,但离婚率也高得出奇,仅巴西就达到了25%。有人说这是拉丁男人骨子里的狂野、洒脱和不羁所致。他们喜欢一个姑娘,就会用尽美妙的词汇,所以十几岁就嫁人的姑娘有的是。但当他想离开你时,说一句“我不想继续了”,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因此,拉美的结婚难实际是“再婚难”。如巴西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单身女子特别多,除了年龄较大的未婚女性外,更多的是带着孩子的离婚妇女或压根儿就没有结过婚的未婚妈妈。笔者的一位朋友是巴西电视台的著名记者,离婚已十多年,现在带着一个12岁的女儿生活。她说:“很难找到一个与你能同时享受同一种快乐的人。”她对婚姻已失去了信心,认为还是独身好。

    从各国的情况不难看出,传统婚姻已备受挑战,能否在现代社会为婚姻找到出路,将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尚未迟林梦叶寇维维张川杜段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