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我刚刚跨出大学校门,千里迢迢,只身来到成都工作之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
一天黄昏下班后,我骑着自行车朝着临时栖身的机关招待所行进。途中,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突然从人行道边跑出,我猝不及防,将小女孩撞倒在地。随着她的哭声,急匆匆地跑来一位老婆婆,疼爱地抱起小女孩,不住地问她碰着哪里,而小女孩却不言语,只是哭泣不止。面对这一场面,我一时也不知所措。经围观者的提醒,我才忙把小女孩抱上自行车,与老婆婆一起,赶往附近的一家医院。
经医生检查,尚未发现有何不良症状,给包扎了一下,开了一点药后,我又随着老婆婆将小女孩送回家中。准备告辞时,我说道:“老婆婆,明天我再来看看,如果孩子有什么不好,我会负责到底的。”老婆婆却拦住我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我告诉她后,她又提出要看我的工作证。我说刚参加工作,没发。她沉默了一会,像是在竭力回想着什么。很快,她说出了一个人名来,问我是否认识?我摇摇头。老婆婆顿时神色大变,加上我的外地口音,无论我怎样解释、保证,她都不相信了,堵在门口,坚决不让我走。
我正十分尴尬时,一位中年妇女回来了。从她的称呼中,得知她们是母女。老婆婆将事情的经过说完后,又加了一句:“他说在××单位工作,既没有工作证,而且连某某都不晓得呢!”这女同志听后,也不觉一怔。于是我又解释一通:因刚刚分来,单位里的多数人都不认识。接着,我又诚恳地写下了我的工作地址、姓名和电话号码。那位女同志见此,便劝母亲说:“妈
,让他走吧。我们相信他。”老婆婆轻蔑地说了句:“哼!现在的年轻人,难得说!”终于,我被祖孙三代那充满怀疑的目光给送出了门。
那刺眼的不信任的目光,那老婆婆轻蔑的语言,深深刺伤了我的自尊心。我像是人格上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一般,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恼怒,逆反心理油然而生。我作出了这家人若不来找我,我决不主动去看那小女孩的决定。
十多天平静地过去了。我没有接到小女孩家庭任何人的电话,也没有人来找过我。
偶然一天,在单位的一份材料上,我瞥见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仔细一想,正是那天老婆婆问我是否认识的人名。于是询问同事,方知此人竟是本单位大名鼎鼎的一把手。
此后,不知怎地,自己便显得有些坐卧不安起来了。
我开始深深的反省自己……渐渐,我多少能够理解和体谅到那母女俩疑虑的心情和由此而生发的情绪了。况且,她们至今未来找我,这说明他们对我是信任呢,还是……终于,一种内疚之情悄然而生,促使我主动前去登门道歉了。
我至今没有忘记,那个晚上,当我带着些许礼品,轻轻敲开那扇曾经使我十分难堪的房门时,我清楚地看到,那母女俩的目光和表情,分明流露着意外和惊喜。就在这一瞬间,我们竟像久别重逢的亲友,一时竟相对无语。所有的误解、疑虑、委屈、恼怒,似乎都在这一瞬间全都消失、融化了……
从此,这家人与我成了朋友。
□金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