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在这种狂躁不安的奇特氛围中,老纪和其他惟恐落后于人的购房者一样,跑遍了几乎大半个北京城,却也只能望楼兴叹。
在这期间,“国六条”、“十五条”相继出台,中央将房地产发展目标转向深切关怀中低收入
人群住房,并从原则规定转向量化落实。
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国内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涨幅已回落了二点四个百分点。但也指出,一些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过快,调控措施尚未完全到位。
不管2007年房地产行业还将迎来怎样的博弈和厮杀,老纪只希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能一一奏效,让老百姓都圆得上安居梦。“实在不行,只能考虑郊区的房子了。就怕哪天不小心,就蹓跶到河北去了。”老纪憨厚的笑里有一丝豁达,也有一丝无奈。
食品:防患未然
2006年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地搅动着中国人餐桌的平静。
6月,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7月,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8月,浙江省台州市的毒猪油事件和南京市的“口水油”沸腾鱼相继见报。9月,上海市发生多起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11月,苏丹红鸭蛋和嗑药多宝鱼席卷而来,部分桂花鱼样本还被验出含孔雀石绿。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更让消费者惊慌失措的是,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无一例外均由媒体事先曝光,监管部门随后才介入处理。“那没被曝光的呢?”一位长年掌管家中餐桌采购事务的吴大姐忧心忡忡地说,“难道只有依靠媒体在前线深挖追究,职能部门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吗?”
目前到达百姓餐桌上的食品,需经过一条漫长产业链,其间涉及的诸多监管环节,由农业、质监、卫生、工商、药监、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部门分管。正是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造成了食品监管上漏洞百出、相互推诿的情况。
“2007年,希望监管部门能从亡羊补牢转为防患未然,让我们吃得放心、安心。”吴大姐说,“这应该是我们对政府最基本的要求了。”
收入:缩差距共富裕
在今天的中国,一边是,失业下岗、生活艰辛的人为数不少,另一边是,国际奢侈品展览上购者云集,有人一掷千金,竟为了个纯金镶钻的坐厕。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二○○五年社会蓝皮书》显示,2005年城市居民中最富有的百分之十家庭与最贫穷的百分之十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八倍,有六成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不到平均水平。贫富悬殊则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2006年,一项旨在化解阶层冲突、弥合社会裂痕的变革悄然进行,在中央主导下开始推进。
5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将分配体制改革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并详细确定了改革的原则、目标及部署,采用“补低、扩中、调高”策略。
种种迹象表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不过,既要减少社会矛盾让更多人分享经济成果,又不能破坏合理的市场分配规则。“共富时代”如何实现“财富分配的和谐”,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求平衡,无疑是个重大课题。
教育:畅通两道门
数字是最好的论据。教育改革之前,全国高校的年人均学费仅为200元,1997年实现公费生和自费生并轨收费,学费标准开始节节攀升,目前已达五千元左右。也就是说,近二十多年,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不过3致5倍,而大学学费的涨幅却高达25倍至50倍。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鲍义志的提案显示,按照目前的收费标准,一个西部贫困农民必须用35年的纯收入才能供出一个大学生。
除了上学贵之外,就业难,是莘莘学子另一项沉重的负担。“毕业了,我们一起失业”,成为校园中流传甚广的告别语。奔波于各大招聘集会的大学生往往有着背水一战的壮烈感言:“找不到工作,无颜见江东父老。只要单位管吃管住,哪怕没有底薪也可以。”
令人忧虑的是,今天中国教育的两道门,一道门是昂贵的票价当道,一道门是涌堵的人群拦路。何去何从,拭目以待。
医疗:天价何时了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最新一期《社会蓝皮书》,除了食品之后,医疗竟成了家庭消费中最重要的一项,高达11.8%,成为最突出的民生问题。
去年6月,中央正式批复成立多部委医改协调小组;9月,该小组由发改委、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11个部委联合成立,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在医改大讨论一年之后,正式转入决策轨道。期间,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十余天后,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重申了六中全会的决定,正式确立了政府主导医改的方向。
但在执行层面,各部委的领会却不尽相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方案,围绕应参照哪种医改模式———英国、德国、美国、泰国模式的争论不绝于耳。
一些密切关注此事的社会学家认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部门间的攻与守,其出发点往往是各自的利益所在。从这点来看,让民众知情并参与讨论,是回避部门利益的最佳方式。开门搞医改,正是老百姓的真切盼望。
“我看见人家有车,看见人家住洋房,我打从心里头羡慕呀,你说我追求幸福生活有错吗?我必须要幸福呀!”这段台词来自目前最火的“草根艺术家”郭德纲最火的一段相声──《我要幸福》。他的窜红,与其作品道出百姓心声不无关系。幸福像花儿一样,我们播下种子,再耐心等候它的发芽。但愿全新的2007年里,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郑曼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