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23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大器晚成七旬厨娘圆了作家梦  
 



    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乡村小女孩偷偷读书学文化,并迷上了看小说。一部巴金的小说《家》令她如痴如醉,被国民党兵撕碎时,她咬牙切齿:“你撕了,我写!”从此她便迷上了文学创作。退休后,她边做厨娘边写作,已发表文学作品127万字———


    近日,由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6万字长篇小说《五个女人》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面市。谁能想到,此书作者张玉兰是一位年过七旬、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专职厨娘。“你别看我已年老,总是套着围裙玩电脑。一会儿厨房忙忙,一会儿键盘敲敲,即使在厨房忙的那会儿,我还在打腹稿,想起一句话,马上到键盘上敲几下,咦,这一敲呀,还敲出个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哩!”2007年元旦前夕,张玉兰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兴奋地讲述着她所追求的作家梦。

    张玉兰,今年72岁,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中共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她自退休后的12年内已发表文学作品127万字。

    张家出了个小才女

    张玉兰,1934年11月生于江苏省海安县王垛乡迮庄村,姐妹兄弟4人中,她是老大。在那个年代,父辈们重男轻女,弟弟上学了,她却在家打猪草干家务。她好几次与爷爷论理:“女孩也是人,我也要念书学文化”爷爷则一本正经地对她说:“女孩子家,不好好做家务,将来嫁不出去!”

    倔强的小玉兰气得好几天都没和爷爷说上一句话。“你们不让学,我偏要学!”于是她在干农活做家务的同时偷偷地学起了文化。

    弟弟是玉兰的第一个老师。每次弟弟放学回来,玉兰悄悄塞给他一只煮好的鸡蛋:“今天老师教你什么了,讲给姐听听!”弟弟写汉字,背《千字文》、《百家姓》,说儿歌,又唱又跳没完没了,细心的玉兰记下了弟弟所讲的

    全部内容。此后,玉兰常常将弟弟学过的课本

    带到田头,无人时,便坐在田埂上,一边看书,

    一边在扒平的泥土上写汉字,算算术题。

    1944年春,10岁的玉兰迷上了看小说,她常到3里外的一私塾老先生家借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及《包公传》、《岳飞传》等传统段子。她对书中的某些章节

    过目不忘。书还去后,她将所看的内容复述给母亲和弟妹听,后又绘声绘色地讲给左邻右

    舍的乡亲们听。

    “张家出了个小才女,她说的书讲的故事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真够味,我们庄户人家百听不厌!”久而久之,玉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说书人”,于是张家也便成了村里最

    热闹、人员最集中的地方。

    她能将《家》倒背如流

    一日清晨,天刚朦朦亮,共产党的一名地下党员将一部巴金的小说《家》郑重其事地交到张玉兰手上,要她短期内看完并讲给乡亲们听。

    母亲全力以赴支持玉兰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家务活儿全由她一人包了。玉兰通宵达旦地看《家》、做笔记,如痴如醉迷恋在《家》的字里行间。她常被书中青年人反帝反封建、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和真挚情感而感动得热泪盈眶。

    “张家闺女又说书了,今天开讲巴金的小说《家》!”3天后,张家屋内坐了数十名听众。此后,每天晚饭过后,张家人来人往。微弱的灯光下,扎着羊角辫的玉兰站在木凳上,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讲述着。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两名国民党便衣混进了张家,他们见面前的这位不起眼的黄毛丫头正在作《家》的演讲,便悄悄退了出去。

    第二天晚上,6名全副武装的国民党士兵破门而入进了张家住宅,为首的士兵一把夺过玉兰手中的《家》,大声嚷道:“这是禁书,煸动群众造反,没收!”情急之下,她一口咬破那士兵的右手。

    “狗咬人啦!”那士兵捂住手,尖声嚎叫着。

    “还我书,还我书!”玉兰死缠着不松手。

    在场的其他士兵见屋内听众个个板着面孔,未敢轻易妄动。那士兵为发泄怒火将书撕碎后扔在地上。

    玉兰两眼喷出愤怒的火花,她咬牙切齿,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你撕了,我写!”

    圆了童年的作家梦

    “文学创作是我孩时的梦。1953年,我与一位大我10岁、从枪林弹雨中冲杀过来的解放军军官结为夫妻。婚后我随军了,在他的关心与帮助下,我读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在1955年参加工作后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又去江苏省检验学校深造。从医35年,我边工作边学习,工余时间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名著,积累了数万张卡片资料。”张玉兰话锋一转,又将我带进了她退休后的创作生活。

    1990年,张玉兰从该市人民医院退休后,在家担任起专职厨娘。她不甘享清福,立志边做厨娘边从事文学创作,以实现童年的梦想。刚退休的那几年,她忙于“充电”,私费订阅了《人民文学》、《山东文学》、《小说选刊》、《小小说月报》等10多种文学类刊物,同时报名参加了市老年大

    学、河南中州大学中文系写作班,系统学习文学

    创作。1996年初,已是花甲之年的她,在做好厨娘

    的空闲全身心地投入了文学创作之中,丈夫不

    断鼓励她:“写吧,我支持你,人生能有几回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6月19日,张玉兰的处女作《外婆》(散文)被《芜湖日报》刊用,紧接着,短篇小说《出人意表》、《古怪的孩子》、《瞬间关照》相继被《北方作家》、《小小说月报》、《新华日报》刊用;《“东方第一艺术女神”翁倩玉》、《一个少女的慈母心》、《四代女性》等10篇纪实文学相继在《中国妇女》、《莫愁》、《名人》等杂志上发表……

    自1996年6月以来,张玉兰已在市级以上报刊、国家级出版社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127万字。2006年秋,长篇小说《五个女人》面市后,国内已有多家报刊社向她提出分期连载的意向;香港一家电视剧制作中心拟将《5个女人》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张玉兰说:“现在我一天不看书心里闷得慌,一日不写浑身不自在,文学创作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眼下,对文学创作爱得如痴如醉的张玉兰已被《山东文学》、《文学与人生》、《世纪文学》杂志社聘为创作员。2006年初,张玉兰被江苏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家》激发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并成了作家,文学是我的终生伴侣,我爱它胜过爱自己。人生苦短,我要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让晚年生活火红起来!”告别时,张玉兰的一席肺腑之言,令人敬佩。

    □鞠九江(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