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邹为全本报记者罗莉朱乐忠
(接本版上期)
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着力增强工作主动性
管理是基础,服务是关键。在抓好“流管”工作的同时,该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转变工作方式,着力在增强工作主动性上下功夫,切实为流动人口服好务:一是由乡镇牵头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逐组、逐户、逐人进行登记造册,准确记录流出地址及门牌号,流出未办证的,为其免费补办《婚育证明》,由家属或亲戚寄给流出人员。二是在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流入人口较多的大镇,人口计生工作者带上B超、《婚育证明》、数码照相机、宣传单、登记册,上门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三查”和生殖健康检查服务,出具“三查”证明,对需要落实节育措施的已婚人员,送服务站免费实施手术,对无证的流动人员进行登记、当场照像、复印《身份证》、填写协调通知单,由计生局出资用挂号信邮寄到户籍地县(区)人口计生部门,经审查婚育情况后,办理《婚育证明》邮寄回现居住地,切实解决了户籍地因无照片和《身份证》无法办理《婚育证明》的实际问题。三是在城市社区设立避孕套和外用药具发放专柜,足量供应、自助领取,为流动人口自觉落实避孕措施提供了方便。
此外,该市在加强区域内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的同时,积极加强不同生育政策区域间的合作,加强动态管理,与云南省昭通市(宜宾市与之有6个县相邻)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建立了跨区域合作,就建立协作会议制度、生育政策、奖励政策、技术政策、违法生育处理政策、“流管”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协商,在如何具体解决好问题、如何互相配合抓好“流管”工作上形成了一致意见,并以两市人口计生委的名义联合发文,对相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规范,有效杜绝了恶意规避政策处理的违法生育行为。
四年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该市全面实现了四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从部门仅通过行业管业主,转变为既管业主、又管业主所用的流动人口;二是从仅抓《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证率,转变为通过持证了解其生育、节育情况,组织“三查”;三是对已生育未绝育夫妻,从仅组织女性“三查”,转变为既组织女性“三查”,又督促男性交验其妻“三查”证明,消除了“流管”工作的盲区死角;四是从“流管”工作单纯的只管流动人口,转变为通过“流管”工作还有效地管好了本地人口。至2006年12月,该市的《婚育证明》持证率达到85.35%,比省考核指标高25.35个百分点;已生育未绝育夫妻的“三查”服务面达到95.28%,比省考核指标高35.28个百分点。2006年底,国家人口计生委印发了《首创之举———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经验汇编》一书,该市“流管”工作经验编入了其中。
专家解读:
宜宾市“流管”工作在流出人口管理、流入人口管理、部门综合治理等方面采取的新举措,较为显著地改变了多年来流出地鞭长莫及、束手无策,流入地管理乏力、难以管好,部门配合靠协调、求支持的被动局面,有效地遏制了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势头,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全市的人口计生工作质量。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