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穿行在绵延的山谷间,过江湾,进赣东地界,盛产龙尾歙砚和木雕、砖雕、石雕,散发书卷墨香和氤氲茶香、物华天宝的婺源到了。诞生了理学大师朱熹、金石名家何震、铁路之父詹天佑的人杰地灵的婺源到了。
婺源的晓起被誉为“中国最优美的乡村”。几棵树龄数百年的香樟耸立村口,遮天蔽日,村落和后山还有十棵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据介绍,当地人对香樟十分崇拜,“树养人丁水养财”,村人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栽出片片翠绿。走进庄园,风火墙、白壁以及藩篱间掩映着的丛丛灌木,为晓起平添几分灵秀。几十幢历经600年沧桑的古老民居傲然挺立,大夫第、进士第、司马第鳞次栉比,叙述着昔日的辉煌与繁华。
李坑则别是一番滋味。村口是一条山涧,临水而居,引水穿肠,好像是徽派建筑的一个特色。在沿村的溪流中蜿蜒而上,荷锄的耕农,气宇轩昂的水牛,慵懒憨态的家犬,咿呀学语的村童,如画笔下迷人的意境。在婺源,几乎任何一个村落都可以找到田园牧歌般的美景。行走在水光可鉴的青石板上,斜倚在古桥边的亭子间,抑或是驻足在古宅的楼台上,凭窗小憩,幽深曲折的雨巷,让疲惫的都市人身心松弛。
人才辈出,代有名家,是婺源留给人的重要印象。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渗透进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那些简朴的书房和青石小道走出了多少硕儒仕宦?自宋至清,全县考取进士550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部,其中172部进入《四库全书》,7位名人选进了《辞海》。农耕时代有这样的辉煌,该怎样让人羡慕和惊讶。(岳葆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