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计生专干祝宗萍
她是一个39岁的乡镇女干部,高挑的身材,柔弱的身体,却迈着坚实的步伐,在计划生育事业中走过了17年的光辉历程,书写着平凡人生的不平凡乐章。
她叫祝宗萍,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从1987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曾经在晏场镇卫生院、南郊乡政府、多营镇政府工作,先后从事过2年的卫生院妇幼保健员工作、3年的计划生育服务员工作和12年的专干工作。也许从参加工作开始,她就和计划生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她用一颗真诚和爱心与育龄群众交朋友,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工作、悄悄地收获,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孜孜以求的计划生育事业,赢得了育龄群众的普遍赞扬,也赢得了上级组织的信任和肯定。
忠于职守敬业奉献
祝宗萍常说:我来自农村,做的都是很平凡的事,一生中没有什么惊人的成绩,但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也很热爱计划生育事业,工作不管再苦再累我也不怕。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0年4月,她刚刚怀孕两个月,正遇上季度妇检,那时南郊乡刚建站不久,条件很艰苦,用水极不方便,要到一百多米远的地方去打水,每天来回就要走好多趟,致使其流产。流产后,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她仍然坚持妇检,致使身体虚弱,昏倒在地。2005年多营拆迁安置工作任务很重,而计生局也要求必须在8月份之前完成育龄妇女信息录入。在这种情况下,她服务大局,服从单位领导安排,白天和干部们一起去做拆迁户群众的思想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录入育龄妇女信息。在按时完成录入任务之时,她却整整瘦了十斤。
以人为本亲情关怀
祝宗萍对工作热情而且耐心细致,工作不管多忙,她从不冷淡育龄妇女。她对育龄妇女就像对待姐妹一样,无论走到哪里,许多育龄妇女都亲热地叫她“宗萍姐”。对有困难的夫妇,她都会主动去帮助、关心他们。
她在南郊乡工作时,龙洞村有一对名叫李开荣、代志珍的夫妇,因为独生子上学时被水淹死了,致使夫妇俩几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她经常去看望、安慰他们,希望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再生育一个子女。在她的关怀下,夫妇俩在接近50岁时生育了一个女儿,取名李晓雨。李晓雨先天身体素质差,经常感冒发烧,一感冒就必须住院治疗,而李开荣夫妇身体也不好,家庭经济收入微薄。2002年3月祝宗萍上门找到他们,问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李开荣说他想买点鸡来养,大约需要150元。她立即拿出150元钱给了他。回家后,祝宗萍给她爱人说:这家人实在太困难了,我们能不能去帮助他们?祝宗萍的爱人很理解、支持她,尽管他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他还是叫她尽力去帮助李家夫妇。这样,祝宗萍一家人便经常去看望、帮助李家夫妇。在祝宗萍一家的关心和帮助下,李开荣一家日子逐渐好起来了,李晓雨的身体也好起来了,一家人现在过得很幸福。
祝宗萍在多年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和育龄妇女心连心、交朋友,对她的工作有好处。她在南郊工作时,许多育龄妇女都说,你太好了,我们不想超生,就是不愿意让你为难,我们要支持你的工作。因此,南郊乡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大乡镇一直保持着多年的低生育水平。这与她对育龄妇女的亲密感情是分不开的。
祝宗萍调到多营镇工作时,该镇工作基础很差,于是她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进村入户进行调查摸底,了解情况,广泛走访看望困难的独生子女家庭。她到下坝村五组了解到一对名叫陈世富、胡国琼的夫妇因为独生子车祸意外死亡,夫妇俩很悲伤,情绪一直很消沉,且体弱多病,没有经济来源。于是她立即组织计生办的三位同志每人捐款100元和一些衣物,上门去看望和安慰陈家老两口。去年又为他们争取到国家人口基金会实施的特困扶助金3000元用于生活补助。现在老两口过得很愉快,直夸“共产党好,党的政策好。”
祝宗萍在调入多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她就和许多育龄妇女交上了朋友。上坝村8组有一个叫郑学英的大姐,和她就是好朋友。2005年郑学英的媳妇梅芬违法怀孕在外躲生,是郑学英把她的媳妇找回来,并做通媳妇的工作后,才打电话通知祝宗萍把媳妇送到区指导站落实了补救措施。
团结同志服务大局
祝宗萍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很高。她聪明好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能够虚心向单位老同志学习,也能和年轻的同志打成一片。不利于团结的话她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道正派,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好的人缘。工作上有很强的大局观念,服从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业务水平,是一个思想正、作风实、业务精、会管理、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高素质的计划生育专职干部。
一份耕耘一份
收获,祝宗萍的工作业绩一直排在全区前列,专干业务考核连续多年获得一等奖,也给集体争得许多荣誉。南郊乡1998年至2003年连续6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乡镇;她个人也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认可,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被南郊乡评为优秀公务员,2005年被多营镇评为优秀公务员。
(雨计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