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5月21日 星期一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中国人精打细算消费正在过时  
 



    47%的中国人说他们只将月末剩余的部分投入储蓄。几乎有1/3的人说,他们根本不存钱。这样的结果表明,精打细算和推后消费的模式正在过时,并成为老一辈过日子的特征。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最近对六座亚洲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的储蓄与消费模式进行了调查,它们是香港、吉隆坡、上海、首尔、台北和东京。

    令人吃惊的是,上海此类人群的消费倾向性最高。接受调查的上海人中有3/4的人说,他们赞成以下的说法:现如今人们会选择均衡的开支与储蓄模式,而不会一味存钱。

    《时代周刊》:

    新兴中等收入人群成消费主流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为此刊发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人打碎了储蓄罐》文章加以评析。

    文章认为,中国各地的消费额都在飞涨,去年零售额上涨了13.7%,2005年上涨了12.9%。消费需求旺盛,已扩大到了服务行业,因为中国人对旅游、运动和娱乐的投入毫不吝啬。汇丰银行的调查表明,中国的中产阶级消费者现在每周外出吃饭三次,频繁出入健身俱乐部,并且每年至少外出旅游两次,尽管大部分在国内。手机和个人电脑在那些过去只能勉强糊口的农民当中也不再是稀罕之物。这给那些力争赶上这股消费潮的商家带来了大量商机。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中等收入的中国人会像中产的美国人那样肆意挥霍,后者的储蓄率为零。调查表明他们非常有价值观念。虽然媒体大肆向他们灌输最时尚的消费观念,但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仍然认为“奢侈”就等于是“不必要的浪费”。

    此前,人们常常认为,中国人之所以不得不留出大部分收入是由于政府打破了终生福利保障制度。但是许多接受调查的上海人说,他们储蓄的两大主要动机是购买不动产大部分人已拥有至少一处房产和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旅游位居第三,只有14%的受访者说他们储蓄是为了养老。

    麦肯锡:

    家庭储蓄率逐步降低

    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分析表明,未来的20年内,中国经济将逐步摆脱投资主导的发展模式,消费者将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根据麦肯锡中国消费者研究中心调查,中国家庭储蓄率未来会逐步降低,原因是人口因素独生子女之前一代人的老龄化、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行业的改善例如推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城市家庭的储蓄率目前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在未来的20年内还将下滑。

    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储蓄率的逐步下降,在未来的二十几年内,购买力将大幅上升。城市的真实消费力将增长五倍以上,从2005年的3.7万亿人民币4460亿美元上升到2025年的19.2万亿人民币2.3万亿美元。

    居民收入的增长,使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在2015年超过德国。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接近日本的水平。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消费模式也将随之发生重大的改变。自从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份额不再以必需品一般定义为食品和服装为主,而逐步转变为灵活消费品为主的局面。随着中国消费者继续投资买房,房子和公用费用将以11.7%的速度增加。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率将达到12%,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产品大类。医疗保健的费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开支,将成为消费支出最重要的项目。

    中国人的钱将用到哪里

    到2025年,中国的富裕人口和全球水准的消费者人数将分别达到3700万和1300万,从近来中国城市中奢侈品商店数量的增长中可见一斑。除少数极度贫困的居民外,未来生活必需品支出份额的大幅减少趋势将延续下去。中国最富裕家庭将把大部分消费支出花费在交通、通信、娱乐和教育等商品类别上。

    私家车正快速驶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一辆车的梦想早已不是遥不可及,有些家庭甚至拥有两辆私车都不是什么稀罕事。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

    赵欣是上海某机关的中层干部,之前一直是坐地铁上下班。

    今年春节,赵欣的单位发了奖金,再加上丈夫支援了一些,于是决定给自己买个10万元左右的车来当年货。

    赵欣告诉笔者:“有时候工作很忙,就期待着节假日空闲的时候驾车出游,而且平日上下班挤地铁,也颇感费力,所以就义无反顾地决定买车。”

    今年春节期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民和外地游客逛街购物、休闲聚餐,七天消费超过32亿元。食品、金银饰品、家用电器、服装、钟表眼镜等商品热销,零售额的同比增幅均超过20%。数码电子产品则成为年轻人节日时尚消费的首选,在苏宁、永乐等大型家电零售商场,数码电子产品的销售增幅达到45%以上。

    上海某外企的白领赵洪博今年春节和自己的家人组了个“家族团”去云南旅游,作为独生子女的她告诉笔者,“她和丈夫希望难得的一个假期过得清闲点,但是双方老人又都渴望过年团圆,所以采用家庭游的新形式既能度假,又可以团圆。”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形式也大不一样。以往单纯满足“口福”的中国人,已逐渐向多元化的消费领域扩展,快乐的新商机中体现的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对理想生活的新的期待。

    新一代的中国人敢于打破储蓄罐,追根究底,是对个人和家庭远景规划的乐观。 陆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