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美国孩子都是以“超级自信”的形象示人,这种“自信教育”在美国已经持续了数十年。在这数十年里,美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世界第一,企业、科学界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使得这种教育方式光茫四射,却很少有人看到“自信教育”带来的种种问题。
最近,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钱昂·钱斯撰文反思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他表示,是上学期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幡然醒悟的。学期结束时,学生们像往常一样拥进他的办公室,要求老师给加点分,直接把成绩调成“A”。“他们竟然觉得这么做理所应当,”他事后回忆道,“这使我震惊。”
美国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得益”于父母在他们幼年时的纵容。钱斯教授总结出了几句用于纵容的口头禅。
当孩子们粗鲁无礼或是自以为是时,做家长的往往只说一句“他们还只是孩子”就选择了原谅,而非纠正。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时,这句话是有用的。但对一些不可接受的行为,这句话只能起到误导作用,比如说当他们把手放在插线板上动来动去。
大人对孩子说:“叫我辛迪吧。”将孩子置于与大人同样的地位,直呼长辈姓名,这合适吗?一方面,亲密无间可以拉近孩子同大人的距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一个孩子叫我们阿姨或叔叔时,这其实是让他明白,阅历丰富的大人应该得到尊重。
“告诉我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同孩子聊聊他们的生活,这很重要,能丰富家庭生活。但父母不应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不要让孩子觉得他们是世界的中心,大人们也需要讨论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当孩子们听到这些成人话题,会从中学到面对未来生活的种种技巧。 (据《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