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22日 星期二
版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成都“淘石王”家有奇石600块  
 


    □马拉松文/图

    “淘石王”本名叫陶文祥,就职于四川出版集团,在新闻出版圈里拼打近30年的他,业余时间有个大爱好:那就是淘、藏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走进陶文祥的办公房兼书房,但见案台上、玻柜中和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图案奇特的石头,其中以鹅卵石为多。这些石头大如磨盘,小似硬币,粗略数数就有600多块。细细品味那众多鹅卵石、钟乳石上,龙蛇嬉戏、仙女洗浴、鸟鱼相融、弥勒开怀等特色鲜明、造型别致的图案,以及“为公”、“天下”、“华”、“仙”等自然天成的象形文字,让人深感奇石的巧妙和收藏的情趣。

    陶文祥自称,他最喜爱的奇石是一块形如玉石的碧绿色鹅卵石,但见浸泡在水缸中的这块石头,外部整体形状酷似一个胖乎乎的弥勒佛,石头的中间有一图案,仔细一看,居然是一个观音菩萨的形象。弥勒佛在外,观音菩萨在内,好一个天然而成的奇特组合。

    他又指着一个大如冬瓜的鸟形鹅卵石,向笔者介绍说,天然而成的奇特组合还有这块石头呢。但见那石头外观如鸟,内中图案却是一条鱼。鸟和鱼,一为天上飞的动物,一是水中游的动物,在大自然几百上千年的“改造”中,在江水急流这把刀斧的雕琢下,二者很自然地“和谐”在了一起,这确实是很有意味的。

    陶文祥一边介绍着,一边拿出手帕仔细擦拭着他的这些宝贝疙瘩。可见,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头,在他心目中有着极重要的位置。对此,他毫不否认:“为了这些石头到家中聚会,我可是很费了些心思呢。借用一句名言:它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呵呵,这个目标嘛,就是满足本人的精神需求。”

    陶文祥淘藏奇石,还得追溯到15年前。1993年6月,当时还在《南充日报》摄影部当摄影记者的他,因公出差重庆,在嘉陵江边拍摄时,无意中发现一块鹅卵石,其状很像一个南瓜,一高兴,他便把这个重约20多斤的“南瓜”背在了身上。有同事劝他:“这次摄影任务很多,还要赶乘长途汽车走好几个地方呢,你带着这么个累赘干什么?”可陶文祥不嫌麻烦,硬是把这个“累赘”背回了家。自那以后,他就对淘、藏各种有味道有内涵的石头产生了浓厚兴趣,且一发不可收拾。

    15年的淘石和收藏过程中,陶文祥始终是个细心人,出差或旅游在外,只要走到有山有石的地方,他的眼睛就会像扫雷器一样,四处扫视,那专注的神情,似乎地下有个大元宝,等着他去淘。每当寻到一块鹅卵石、钟乳石什么的,他会一边剔除石头上的泥土,一边得意地哼着小曲。妻子则时有怨言:成天往家中淘这么些破石头,一不能当饭吃,二忒占地方,真是没事找事!

    随着陶文祥淘来的奇石越来越多,他被收藏界朋友一语双关地称为“淘(陶)石王”,商家也盯上了他。可他这人忒“死板”,像葛朗台守家财一样,把那一堆石头守得牢牢的。就在不久前,有熟人介绍成都送仙桥古玩艺术城的一个老板到他家来欣赏石头,那老板看上了陶文祥其中的18块石头,准备出价收为己有。谁知老陶脑袋摇得跟呼啦圈一样:“不行不行,我这都是非卖品!”固执的他信奉“千金散去还复来,一石出手难再觅。”他说,我退休后,还等着让这些石头调剂我的退休生活呢,他把我这些精华都买走,不等于断了我的快乐晚年?”

    说到收藏奇石多年的感受时,老陶笑道:陶冶情操兼健身。多年前,老陶就患有中度高血压,自从收藏石头后,一是寻寻觅觅的活动多了,二是平心静气的欣赏多了,而心气浮躁的时候相对少了,这“两多一少”让他的身体健康了,血压也变得平稳了。难怪不少搞收藏的人都是鹤发童颜的高寿者,看来健康和收藏是有内在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