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周期性增生、分泌、坏死、脱落而发生的子宫出血。这一生理过程有时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支气管、肺、胸膜和膈肌,或由于月经期性激素含量的改变而引起一些月经性疾病,可有下列8种表现:
月经性气胸即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反复发作性气胸。发病年龄以30一39岁多见,病变部位多在右侧,症状大部分发生在经期开始的24一48小时之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月经性胸痛和呼吸困难,或上腹及肩部疼痛。此类病人常伴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性血胸患病年龄较年轻,尤以未产妇居多,主要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及多见于右侧胸腔的血性渗出液,血胸量可达1000一2000毫升,常与腹腔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血性腹水并存。
月经性纵隔气肿主要表现为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的胸骨后疼痛,同时出现纵隔气肿和颈部皮下气肿。重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甚至昏迷、休克。
月经性哮喘即表现为与月经周期相应的带哮喘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根据哮喘发作的轻重与月经周期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月经前哮喘和月经期哮喘两类。前者哮喘于月经来潮前5一7天发作,月经来潮后症状自行缓解;后者则在月经来潮时哮喘发作或加重,月经过后其症状自行缓解。
月经性咯血主要症状为每月咯血,血色鲜红或暗红如月经样,在月经前或月经期间发生,月经停则咯血止,可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该类病人过去多有盆腔手术或分娩史。
月经性偏头痛以额颞部头痛多见,一般疼痛程度轻微,于行经前3一4天发生,月经来潮时头痛减轻或消失,且伴有恶心、头晕、烦躁等不适。并且于妊娠期头痛消失,分娩后月经复潮时又可复发。
月经性水肿通常于经前10一14天出现水肿,轻者仅下肢水肿,重者全身软组织及内脏亦水肿并出现相应症状,如腹痛、腹泻、腰背部酸痛、下坠感等。但当月经来潮排尿量即增加,水肿及各种症状亦逐渐消失。
月经性皮疹表现为随月经周期复发的疱疹、红斑、多形红斑、荨麻疹、湿疹、紫癜等。还有一些痛经的妇女,偶然在月经期中发生荨麻疹、红斑、一侧多汗及血管神经性皮疹,叫作痛经性皮炎,该种情况又尤为特殊。 (杨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