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问题学生”及家庭教育怪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是家长们的传统观念。可是,十指有长短,子女的成长成材并不都是一个模式。记者在做这个专题时发现,面对那些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和家长眼里的问题孩子,家长们往往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一筹莫展又头痛不已。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心智,让孩子尽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无疑是摆在社会、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过度关注马的速度忽略牛的力量
新学期开学不久,一对愁容满面的母女叩开了学大教育集团成都分公司“罗琴心理咨询工作室”的门。经过一番耐心交谈,那位母亲向罗琴倒出了满腹苦水:她读初中的女儿严重走样。原来,这个名叫倩倩的女孩在大家眼里是一个乖巧懂事,成绩优异的阳光女孩。但是,自从进入初三以后,倩倩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期末考试,她的成绩从班上的前几名骤然跌落到倒数的名次。慢慢地,倩倩产生了厌学情绪,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甚至有离家出走的极端想法。学校老师和家长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
走投无路的倩倩妈妈慕名找到罗琴,希望她能够解开女儿心结。听了母亲的介绍后,罗琴轻声细语地与倩倩交流了几句。刚开始时,倩倩抱着极大敌对情绪,根本不愿与人交谈。要么,低头在手机上耍游戏;要么,神情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罗琴并没有采取那种单刀直入的谈话方式,而是找倩倩感兴趣的话题。先从超女说起,渐渐地引起了倩倩的注意力。后来,倩倩终于说出了她的心里话,原来是过度的学习压力在作祟。在倩倩的记忆里,一直以来,学校和父母过度地关注着她的学习成绩,对她的期望值特别高。进入初中后,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谁家小孩考上了名牌大学,谁的孩子如何如何听话”等等刺激性语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久而久之,就让她有一种泰山压顶的负重感。在这种心理重负下,倩倩终于有承受不了的那一天。开始对书本不再有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把准了倩倩的心结之后,罗琴因势利导地给予倩倩母亲一些建议,同时对倩倩给予极大关爱。1个月后,倩倩判若两人,重新找回了自信,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重新绽放在倩倩脸上。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阳光灿烂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在初中阶段出现两极分化呢?罗琴认为,这是社会和家庭的“两座大山”压垮了孩子。特别是现阶段教育是以“分数论英雄”,这种“唯分数论”必将造成一些学生走向极端。我国“教育战神王金战”在不久前举行的教育研讨会上毫不留情地指出:如果把那些考高分的学生比喻为奔马,相形之下,那些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则与慢腾腾的牛相似。一般情况下,学校和家长过度关注马的速度,而忽略了牛的力量。
初中生为何多逆反
问题学生和问题孩子大多出现在初中阶段,而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心智处于成长期,认知能力逐惭形成的敏感时期,“叛逆”是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不论是学校或是家庭在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敏感期的时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教育心理学家、内江师范学院教授兰永海认为,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分数是划分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同时,学校也把升学率与教师工资收入挂勾,这就形成了优生逗人爱,差生遭人恨的不正常现象。而初中生的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心理耐受力并不强,尤其是那些在老师眼里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面对学校和家长的横眉冷对时,往往会采取一种这个年龄阶段特有的方式进行回答,例如厌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等等极端行为。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是现在学生的真实写照。记者在成都某培训班采访了来这里补课的王小雨同学。王小雨就读于成都七中,成绩在班上一直很好。但是在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眼里,王小雨还应该更优秀一些,或许是父母对第一名的深切渴望,加重了王小雨的心理负担。他偷偷地在日记里写道:难道考试得第一名真的那么重要吗?这句话是王小雨的心里话,不过,这种心里话他可不敢对任何人说,如果让父母知道他这种离经叛道的想法,迎接他的可能会是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斥责。
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爱
前不久,新浪论坛发表了一篇“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爱”的帖子,作者在帖子里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国现行教育模式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填鸭式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窒息了学生的天性。帖子在论坛上贴出的短短一天,跟帖就达到上万条。大家在跟帖中对现行教育模式给了深恶痛绝的批判之余,同时也在进行一些建设性的反思。
成都37中高一班主任刘老师说,现在的家庭里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父母的爱包围起来,孩子从小就养成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心理。其实,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己主动地去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碰到的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但是,这种给孩子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的做法,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毕竟现在校外对学生的诱惑太多,特别是网吧,游戏对学生的毒害太重,如何做到让学生尽量远离网吧,远离游戏,这是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偶尔进了几次网吧,便如临大敌,严加管教。甚至不惜采取跟踪盯梢等特殊手段,这样反而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王教授说,家长们在面对孩子迷恋游戏的时候,应该采取宽严适度的方式,给孩子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树立起孩子的正确学习理念,最终达到让孩子迷途知返。
目前,问题学生和问题孩子无法回避。那么,如何看待和处理问题学生和问题孩子呢?成都望子成龙学校蒋扬斌认为,家长要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为,孩子在学习期间,几乎都是生活在学校和家里的两点一线之间,并承受着学习上的巨大压力和心理上的孤单寂寞。而在对他们的态度上,老师和家长却似乎结成了同盟,对他们的要求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在学校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在家里成为一个听父母话的乖孩子。如果他们情绪上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学习上出现一丝偏差,家长就会如临大敌,感觉天都塌下来了般的严重,轻则斥责,重则打骂,而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诉求。“罗琴心理咨询工作室”每年接待大量来这里就医的问题孩子,通过几年的心理咨询工作,罗琴发现来她这里的孩子都有着惊人相似之处,就是曾经的乖孩子成了问题孩子,曾经的好学生成了问题学生。但是,罗琴通过心理交流后发现,这些孩子并不是学校和家长眼里所描述的那种“洪水猛兽”,孩子们的内心是阳光的。关爱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灵魂,给孩子多一点爱。这是罗琴解决了1000多个问题孩子的灵丹妙药。 本报记者吕双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