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迎春图


  绵竹年画是中国民间社会的百科全书和文化传统的活化石。它起源宋代,至清代已形成规模,为我国四大年画之一。在清代,黄瑞鸽创作的巨幅长卷年画《迎春图》气势恢宏,笔墨细腻,画面生动的再现了清代绵竹人迎春、报春、游春、打春的古老民俗和满城迎春热闹非凡的盛况。在欢天喜地的市街上,一队迎春赛神的队伍抬着象征吉祥的偶像徐徐行进,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人头攒动。经过一年的辛劳,老老少少的绵竹人终于有了消歇欢愉的辰光。在百民迎春的市街之外,是 官家团拜与祭祀的场面,官员们冠带整齐,互相致礼团拜,“喜报新春”,围观的人中有的交头接耳,有的高谈阔论,他们的举止为这一肃穆场面增添了几分春意。画中四百六十余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生动传神,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去年年底,代表四川优秀民间艺术的川剧和绵竹年画,作为人类创造的代表作双申世界遗产。绵竹年画博物馆采用仿真技术限量复制缩水本,无论从质、色调和用笔诸方面皆分毫不失原作神韵,具较高的收藏价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