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辽阳县山村的郑金英今年才20岁。两年前,
母亲就患上了乳腺癌,但她怕拖累全家一直瞒着。去年疼痛难忍之下做检查,发现已到乳腺癌晚期。为此,父亲开始四处举债,并变卖了家产。当拿着凑来的4000多元钱来到省肿瘤医院时,医生说,这点钱光做手术都不够,加上化疗与放疗,少说也得2万元。为凑钱,郑金英最初想到的是到大街上乞讨,但是她想妈妈的病已到晚期不能再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嫁出去。于是,她来到当地一家新闻媒体,郑重承诺:谁能花钱治好母亲的病,她就甘愿嫁给谁,一辈子不后悔。郑金英舍身救母的赤诚之举受到人们的同情和救助。同时,一场有关“少女该不该舍身救母”的争议在舆论界展开。人们的观点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郑金英的承诺是金铸的,在这份承诺的背后,是一个农家孝女金子般的心在跳动,这种女孩现在不多见了;郑金英的承诺是孱弱的,这种做法,虽能解救母亲的病痛,却又给她增添更大的心灵上的创伤,应寻求更积极的解救办法;郑金英的承诺是狭隘的,这种狭隘性来自于以婚姻作交易的功利性以及由此对另一方的伤害,这是不公平的,甚至是不道德的;郑金英的承诺是带刺的,在郑金英无奈的承诺中,折射出的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的积贫积弱。全社会应为之深深反思。
(原载《生活时
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