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担纲,主持的中国婚姻质量大调查正式拉开了帷幕。调查历时四年,采取入户访问的形式,对上海、甘肃、广州、黑龙江四个省市的800对夫妻进行了问卷调查,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这被认为是国内家庭社会学领域中一项高质量的研究。通过这次调查大盘点所显示的,我们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究竟如何呢? A、年龄差:男大于女仍然是主流 在调查的800对夫妻中,妻子年龄大丈夫3岁的仅占1.8%,大丈夫1-3岁的占12.2%,合计女方年龄大于男方的仅占14%;而夫妻年龄相同,或丈夫年龄大于妻子1-3岁的占56.8%,丈夫年龄大于妻子6岁以上的,也达8.4%;由此可见,男大于女仍然是中国人择偶观念的主流。流传于民间的“女大三,抱金砖”,在婚姻择偶中仍然是一句空话。而近年来欧美盛行的“老妻少夫”或“老夫少妻”现象,对中国婚姻男大于女的普遍年龄差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B、受教育程度差:男大于女仍然是普遍现象 接受调查者中,妻子受教育程度高于丈夫的只占8.5%,丈夫比妻子多接受教育3-6年的占24.6%;多接受教育6年以上的有7.1%;多于妻子受教育年数在2年以内的
达59.8%。调查显示,男性普遍乐于接受学历比自己稍低的女性,而女性择偶也着重考虑学历比自己稍高的男性,“本科丈夫大专妻,中专的对像在高中里”是婚姻中的普遍现象。 C、家庭收入:男多于女仍然比较广泛 调查显示,在24.5%的家庭中,丈夫的经济收入占到了夫妻家庭收入总和的七成以上,而占六至七成的有19.2%,占五至六成的有27.2%,只有29.1%的丈夫收入与妻子相当或低于妻子。经济收入的比重表明,丈夫仍然是维持家庭经济的主导力量,女性仍然略逊。但良好的迹象表明,已有一部分女性开始成为家庭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角。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女性在家庭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有高新技术的女性,她们将成为真正的“半边天”。 D、与配偶父母的满意度:岳婿高于婆媳 全部的数据都充分显示,夫妻任何一方与自己父母的关系都比与配偶父母的关系更融洽一些。而女性自述与公婆相处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6.4%,男性对自己岳父母关系较满意和很满意的达76.6%,由此可见婆媳关系不如岳婿关系。在这项调查中,和父母分居的婆媳关系明显好于和父母同居的婆媳关系。高达76.6%的融洽岳婿关系给独生女儿家庭带来了空前的慰籍,“女儿也是传人”已经越来
越得到了众多家庭的认同,传统的“重男轻女”有了长足的改观。 E、结识途径:自由恋爱高于包办婚姻 在调查的800对夫妻中,由父母包办、媒妁之言的仅占14.4%,自己认识或由朋友介绍认识的占85.6%。父母包办的在甘肃和黑龙江两地占比例较大,尤其在黑龙江和甘肃两地的中小城镇和农村。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广州,包办婚姻比例很小,且由父母包办婚姻的夫妻,95%都是学历较低的低收入家庭。由此可见,恋爱的自由度既受经济状况的制约,也受学历水平的影响。 F、恋爱时间:短平快高于马拉松 在恋爱时间这项调查中,双方从结识到走进婚姻殿堂不到半年的高达23%,认识半年到1年内结婚的占24.2%,恋爱时间在1年至1年半的占18.2%,1年半至2年的占13.9%,恋爱2年以上才走进婚姻的占21.9%。很明显,短平快恋爱的婚姻远远高于马拉松式的婚姻。在调查中,许多采取短平快恋爱婚姻方式的人表示: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不得不快速结束恋爱期而进入婚姻,现代社会,恋爱是拖不起的。而十分有意思的是,在恋爱2年以上才结婚的马拉松婚姻中,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一种是学历较高的男女,虽然早就确定了恋爱关系,但为了追求高学历,只好将婚期一次次拖延。另一种是学历较低、经济拮
据,生活条件低于普通水平,为了在结婚前改善经济条件,而不断延长恋爱过程。这两种人,是认识2年以上才结婚的马拉松恋爱的最主要成员。 G、择偶选择机会: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 在这项调查中,表示“无选择余地”的占14.7%,“有选择余地但很小”的占30.9%,“有不少机会”的达38.8%,表示“有很多机会”的仅占15.6%。“无选择余地”和“有选择余地但很小”的回答多在甘肃和黑龙江,这两种回答的夫妻又多在中小城镇。而在上海和广州,表示有“选择余地很小”的夫妻多是学历低又缺乏工作技能的。由见可见,现代我国婚姻的择偶机会是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大城市高于中小城镇,拥有高技能和学识学历的高于拥有一般技能和低学历的。 H、对未婚对象优点的了解度:了解大于不了解 关于对自己未婚对象优点的了解度,有7%的人表示“很不了解”,73.4%的人表示“了解,但不完全”,19.6%的人表示“很了解”。回答“很不了解”的婚姻,其恋爱时间有97%在半年内。回答“了解,但不完全”的婚姻,其恋爱时间有86.4%在认识半年至1年内,回答“很了解”的婚姻,其恋爱时间基本在1年以上。由此可知,理性婚姻在现代婚姻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仍有相当部分的盲目婚姻存在。 I、对未
婚对象缺点的了解度:了解大于不了解 对自己未婚对象缺点的了解程度,8.1%的人表示“很不了解”,77.4%的人表示“了解”,14.5%的人表示“很了解”。相比对未婚对象优点的了解程度来说,对缺点的了解程度略大。这表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中国传统择偶眼光正趋于平静和理智,看优点更看缺点,是现代人择偶的微妙进化。 J、恋爱的浪漫度:不浪漫高于浪漫 爱情是温馨而浪漫的,而在这项调查中,出人意料的是回答“不浪漫”的达25.85%,回答“很浪漫”的仅占3.8%,70.4%的回答是“很一般”。更有趣的是,回答浪漫或不浪漫的95%是女性,许多男性对这一问题采取回避或者不置可否。爱情和婚姻专家对此警告说:“追求爱情的浪漫是爱情的专利,不仅仅是女性一方的事情,男性今后在追求浪漫上要加大投入才行!” K、家庭摩擦谁让步:丈夫大度于妻子 俗话说:“磕磕绊绊到百年”,家庭摩擦难以避免。一旦遭遇家庭摩擦,是谁先“退一步海阔天宽”呢?回答是妻子大度忍让的只有16.3%,丈夫谦和忍让的占32.6%,双方差不多的占51.2%。据此可见,丈夫较妻子大度,较妻子更具忍让力。但回答“差不多”的51.2%数据也同时表明,互敬互让已经成为现代夫妻避免家庭摩擦的双方共识,这对于稳定
婚姻、和睦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L、家庭暴力:大男子主义仍然严重 丈夫承认自己多次动手打人的有1%,偶尔挥拳的有13.5%;妻子承认自己多次动手的仅有0.3%,偶尔挥拳的为4.2%,综合分析结果是:在家庭争吵升级产生家庭暴力时,丈夫仍然是主要施暴者。因此,婚姻专家提醒现代丈夫说:“再学一学谦和忍让,再学一学息事宁人,避免产生影响婚姻和生活质量的家庭暴力!” M、家庭大权:基本是秋色平分 谁是家庭真正主人?这次调查发现,31.3%的家庭实权握在丈夫手中,16.1%的家庭实权握在妻子手中,52.6%的家庭实权是夫妻平分秋色。在日本生活中,基本是妻子掌握家庭实权,买什么不买什么,干什么不干什么,是妻子说了算。但要购房、购电器、外出旅游等则须由丈夫点头或夫妻双方磋商决定。总的看来,丈夫掌握家庭实权的优势已不再明显,妻子分享家庭实权的趋势正日渐上升。 N、对性生活的认知度:认识上升但疑虑仍重 1%的表示“厌恶”,74%的认为“不重要”9.3%的认为“不太重要”,48%的表示“一般”26.2%的表示“比较重要”,只有8%的认为“很重要”。数据表明,对性生活在现代婚姻中的认识虽有所上升,但仍处在次发位置。但这次调查,敏感的“性”已不再是讳莫如深的雷区。
被调查的夫妻双方都直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性生活中谁具决定权的调查中,表示丈夫具有决定权的占34.1%,表示夫妻“差不多”的达55.6%表示妻子说了算的只有10.3%。O、性生活满意度:满意高于不满意在这项调查中,夫妻都表示较满意甚至非常满意的达49.4%,认为一般的为35.4%,至少一方认为不满意的有15.2%。此外,夫妻中至少一方承认无任何抚爱准备就直接性交的达23.2%,夫妻间不进行性感受交流的达36.7%平时无亲昵行为的占37.9%。种种数据表明,现代夫妻的性生活满意度已高于不满意度,但数据亦表明,现代中国婚姻性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存在明显缺陷,亟待夫妻双方提高对性生活的正确认识。 P、婚姻稳定性:稳定大于隐患 在这项“假如我和别人结婚,也许会比现在更幸福?”的婚姻稳定性调查中,57.9%的回答是“不”,34.2%回答是“说不清”,只有7.9%的肯定说“是”。预料之中的是,回答“不”的94%是女性,回答“说不清”或“是”的97%是男性。得陇望蜀是男人的本性而“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还束缚着中国女性虽然从调查结果来看,现代中国婚姻的稳定性无可置疑,但34.2%的“说不清”和7.9%的“是也让人窥视到了潜伏的隐患。 通过对这组复杂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和比较,社会学家和婚姻学专家得出这样一些结论:妻子年龄大于丈夫的婚配模式为最佳模式;核心小家庭的结构更有助于提高物质生活情趣;在经济上赡养老人,对城市中的夫妻关系没有影响;讲究般配的婚姻质量更好;丈夫较豁达谦让和承担较多的家务,有利于提高婚姻关系的满意度和强化夫妻的内聚力;再婚机会多的人有更大的概率对婚姻状况不满意……婚姻专家从婚姻质量的6个侧面进行打分排序得出的结论是:现代中国婚姻生活质量有22%的婚姻属于低质量,75%的婚姻质量达到了中等水平,只有3%的夫妻关系属于高质量和完美型的。 (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