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归来


  文·图/余树远
  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了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知道那里有一座以水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叫威尼斯,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后来,看过莎翁的不朽之作《威尼斯商人》,再后来,到过苏州和云南的丽江古城,流连于小桥流水、粉墙青瓦、亭台楼榭之间,殷勤的东道主都不约而同颇有几分自豪地介绍他们的家乡是“东方威尼斯”。凡此种种,都使我对那遥远的水城心向往之。所以,当那一天我们一行人竟踏上威尼斯的土地时,真有恍若梦中之感。
  威尼斯这座城市实际上是由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中的许多小岛组成的,主城区离大陆4公里,由一条铺有铁路、公路的长堤相连。那天,我们是乘游艇去的,从艇上远远望去,威尼斯城色彩绚丽的建筑起伏连绵,好似海市蜃楼。目光迷离之际,觉得整座城市都漂浮在水面上,当吨位较大的轮船经 过激起汹涌波涛时,城市的房屋建筑似乎也在随着海浪轻轻地摇晃。离艇上岸后,果然是三步一水、五步一桥。导游介绍,威尼斯市区现有45条大小水道,在这些水道上有350座桥梁。尽管市区内建有街道,但全城没有一辆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这全由水道中行驶的各类船只替代了。
  这里的房屋建造得也很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里,感觉房屋好像是从水底下生长出来的。有的楼房向水那一面不但开了窗,甚至还开了门和建造了阳台。市区的中心是圣马可广场,周边有昔日的总督府、巴西尼加钟楼和圣马可大教堂,都是很有来历很有名气的老建筑物。广场边上,几家咖啡馆的桌椅就摆在露天里。熙来攘往着各种肤色的旅游观光客。人群和鸽群在这广场上和谐相处。
  回国后,对新闻媒介中有关威尼斯的报道便不禁有点格外留意和特别关注。一次是报道说仅有6.9·平方公里面积、10万居民的威尼斯市区,每年却要承受1200万游客的造访。过多的外来旅游者已使这座古老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长年超负荷运转,文物古迹毁损速度加快,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再一次是报道因受台风影响,倒灌的海水和从天倾泻而下的雨水淹没了威尼斯城。新闻图片的画面上,我们前些时曾徜徉过的圣马可广场已成泽国一片,咖啡馆的座椅已被淹 没了大半,而椅背上瑟缩着两只浑身湿透的鸽子。
  另一次是报道威尼斯市区地平面多年来连续稳定沉降,人力不可挽回。专家预测,按此沉降速度计算,数十年最多一百年以后,现在的威尼斯城将成为“海底世界”。
  但愿人类的才智能留住威尼斯,让我们拥有明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