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宏坝村的百岁艺人陈邦英,生于1897年农历7月30日,幼时家境贫寒。她14岁时在扬州拜师学艺,学得一手做香袋、扎花灯手艺,从此开始了她那长达90年的手工艺制作。她做的香袋品种多样,有“十二生肖”、“刘海戏荷”、“心连心”、“荷包”、“老虎”、“粽子”、“百索”等10多种。香袋用彩色绸布缝制,内装雄黄及香料,其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幽香清远,一上市便成为抢手货。她扎的灯形态各异,有威风凛凛的老虎灯,有维妙维肖的公鸡灯,有翩翩起舞的蝴碟灯,有含苞欲放的荷花灯,一个世纪来,陈邦英虽历经沧
桑,但耕耘不止,从未间断过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使香袋和花灯的制作工艺逐步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形成了独特的“陈氏”风格。时间一长,陈邦英便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 近年来,陈邦英的工艺品被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内外不少友人所收藏。二陈邦英老太乐观开朗,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总能想得开,用她的话说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生活起居有规律,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上床睡觉,早上天刚亮就起床,中午午睡1小时。平时粗茶淡饭,爱吃豆制品和杂粮,爱喝开水,常吃蔬菜,每顿吃八九分饱,且细嚼慢咽,每天晚上雷打不动要喝二三两“黑米酒”。 爱活动,除了扎灯、做香袋、上街叫卖外,常陪小女儿下田锄草浇水、上街称秤卖蔬菜,独当一面。陈老太的视力特别好,自己的手表看得清清楚楚,平时做香袋不用别人穿针引线,连她85岁的女儿做针线,还得请104岁的老母亲帮忙,当陈老太毫不费力地穿上针后,还会责备女儿一句:“真是萝卜不如菜根!” 三陈邦英老太有很强的正义感和民族自尊心。1997年,在举国上下喜迎香港回归、洗雪百年国耻之际,她特地赶做了100只香袋委托村书记寄给了香港百名儿童。不久,她便收到了香港寄来的两封感谢信。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私人秘书曾汉仪在感谢信中说:“在举国上下喜庆香港回归之际,我们收到百岁老人陈邦英致送给香港小朋友的100只香袋。陈老太太对香港小孩子的心意及关怀之情,实在令人感动。我们谨此对陈老太太表示衷心致谢,并祝愿她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1999年秋,在澳门回归倒计时102天那天,陈邦英老太太慎重作出决定:我今年102岁,我再做102只“心连心”香袋寄给澳门小朋友作“见面礼”。12月8日上午,陈老太将自己精心赶做的102只香袋面交镇党委书记陈爱玲,委托她寄给澳门小朋友,遥祝澳门儿童“长命百岁”。她说:“我在100岁时盼到了香港回归,现在又要看到澳门回归,真是一大福气!”四陈邦英老太是个电视迷,她特别爱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她也曾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风光”了两次,成了当地的“大明星”。 在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陈邦英制作的“百岁寿星贺卡”别具一格:一个大红“寿”字映衬在淡黄色的丝毯上,四边镶着数十只“心”形、“虎”形香袋。谈起这张贺卡的含义,她乐滋滋地说“黄色”代表炎黄子孙,“丝毯”代表中国的传统民族工艺。她祝全国人民健康长寿,心心相连;祝国家繁荣富强,龙腾虎跃。 1999年7月初,第三届
世界杯女子足球赛开赛后,她常拉着12岁的曾孙和她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观看。老人边看边听曾孙讲解,当看到中国女足姑娘们在绿茵场上奋力拚搏的镜头时,她常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那神态简直成了“老顽童”。7月13日上午,陈邦英从平时卖香袋的积蓄中数出888元,面交镇党委书记陈爱玲,并委托她将这笔钱作为奖金寄给中国女子足球队的姑娘们,她说:“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国家,不能忘了民族的拚搏精神,女足姑娘们的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我用这点小钱给她们发奖,虽是‘千里送鹅毛’,但它代表了百岁老人一颗滚烫的心哪!”五自1997年以来,陈邦英已3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1999年8月10日,加拿大《环球报》和德国《世界报》驻京的两位记者飞抵南通,次日,他们驱车赶往如城镇,采访了百岁老太陈邦英。在整洁宽敞的农家客厅里,两位外国记者向陈邦英老人赠送了从北京带来的保健礼品,陈老太连连感谢:“大老远来的,还带礼品,谢谢,谢谢!”两名外国记者这次慕名而来,主要是探索百岁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陈邦英老太介绍的一套“长寿经”令“老外”记者连连称道。交谈中,陈邦英还告诉记者,人心要好,不能歪;要常做好事,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关心小家,更要关心国家这个
大家,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多做点儿事……“老外”记者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地说:“OK,中国老人了不起!” 21世纪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刚跨入千禧年门槛的陈邦英寿星精神倍增。“我要活到110岁。我能看到台湾回家,到时我再做香袋祝贺。我要去北京,去看天安门前升国旗。我还要去登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
|